说起张建明,他也是金泽镇商榻人,我俩是一个村上的兄弟,故称之为兄。可谓“村上的兄,道上的弟”吧。当然,爱好上志同道合的意思。接触张建明的漫画,就在近二三年时间,如果说看过一篇小文,可能已经忘掉了。他所擅长画的漫画,充满着浓厚的乡情味道。每一幅画,都来自日常生活,而且在过往的时光中,应该说经历过的,耳熟能详的。欣赏之余,感觉画的实在。以前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近年来,建明兄画了不少的漫画。一幅幅色彩斑斓,描写农村面貌,劳动景象,与其充满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生活气息浓厚的漫画,让人们欣喜地看到,那些源于生活,经历于生活的乡土漫画,正在回归新的时代。
他以个性化的笔触,简约的线条,质朴的笔墨色彩进行写实。把记忆中,往昔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难忘的乡情俗事;甚至那些久远的琐碎的,零零散散的事儿,通过记忆,进行叙述,从新跃然纸上。
大凡乡村生活过,对这些画面应该谂熟的。那家乡的小河,春天的杨柳岸,一条条满载丰收的稻船,赶集的农船,也有结婚的亲船,农家新娘出嫁时的情景,五彩缤纷的嫁妆。也有出门去相亲的姑娘,喊吃茶吃阿婆茶的场面,傍晚看露天电影,晒满稻谷的那片打谷场,妇女在田间浇水种菜,夕阳西下牧童晚归。家乡人过年牵磨,换糖担,爆米花。村巷子里,邻里之间,乡亲们忙碌的身影。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其原汁原味的生活风貌,通过漫画这一形式,以真实的历史,还原于历史,刻画的淋漓尽致。每当欣赏这些漫画的同时,我仿佛想这是一种无声的阅读,一种回眸,一种遐思。
说起建明兄的漫画,它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无论画面的质感与颜色,鲜明的衣着服饰,人物的塑造,与其轮廓和底色,以传统美学的手法,巧妙地演绎和图说,昨天农村的人和事,乡情风貌;充满艺术情趣,水乡人文色彩,具有浓烈的艺术底蕴。
他以富有个性的画风,叛逆而独特的创作风格。具体而不零乱,质朴而不单调,记录过往生活中,所经历的所见所闻。
这些漫画,不空虚,泥土味浓郁。把生活履历作为背景,乡村的风情,岁月的印记,久违的风土人情,富有生活韵味的场景,选择用一幅幅漫画,作为才艺进行叙述。把以往生活过程中诸多细节,反馈于现实生活,或作比较,进行阐述。以传统的画面,给新时代日新月异的乡村,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
在画风表达上,并非粗枝大叶,相对用细腻的笔触,纯朴的线条,刻画得入木三分,也不乏新颖独特。在传统意义上,折射出家乡一种俗根甚浓的乡土文化。
近些年,建明兄画了不少的漫画。在弘扬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在服务于乡村建设。分别在《看青浦》平台,微信群里展示,宣传乡风文明中,得到了群里群外,社会人士的好评。当然,作为业余画家,漫画的内涵方面,他始终在不断探索。
用他的话说:“如斯小漫画不登大雅之堂,但应该说,也能略微传递一点“美术”的味道。既然是美术,那小漫画也算是一种“美术”吧。哈哈,说的有点大言不惭了。我一直把《看青浦》平台,看作是一个“微美术馆”。要取名的话,就是“看青浦小漫画美术馆”,能在“看青浦美术馆”展览美术作品,那是我的荣幸。”
一幅幅浮现在少年时的乡情,已成了一种思绪万千的乡愁。作者以内心真实的情感,记忆与思维,把以往所目见的,真切的乡村环境,温馨的光景,以真实的视觉,把一幅幅具体深动的漫画,带到了今天新的时代,让人们从新去认识,已经擦肩而过的昨天,心里惦念的那个年代。
风格是可以塑造的,要画得有个性,也是一种风格。
作为一名警察,想必平时工作很繁忙,回到家里又要干家务事。他是个勤奋,有理想,奋发向上的人。
他又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虽谈不上宅男,首先作画要有耐心的,不是随便的,少不了酝酿构思。黄昏,人家看电视,逛街市,休闲遛达;他却喜欢画图,爬格子,玩微信。用自己的才艺,展示分享给大家。
有的可能已经忽略了,经过他追根溯源,又从新跃然纸上。大概建明兄,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归根到底,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对于这种富有个性化的描述,创作原本就是一种叙述。显然,他一点儿不夸张,那些线条简约,乡土气息浓厚的漫画,读者该是饶有兴趣的,也是情有独钟的。
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对于这种自信的感觉,他似乎一直在寻找。他对以往生活的人和事,观察上也是个有心人,然而把它再浓缩。时过境迁,那么些年过去,那熟悉的画面感,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乡情俗事,熟悉的风土人情,熟悉的衣着颜色,居然乡愁似地烙印于心灵的深处,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遐想之余,再一次勾起人们,对那个年代无声的怀旧。
欣赏之余,那浓厚的生活气息,恰如一壶陈年老酒,这样芳香四溢地扑面而来。而且,一点儿不夸张,非常贴切,深动具体,确实让人有些感动。当然,恰当的夸张,是一种艺术,过分的夸张,是一种虚浮。看了这些写实性的漫画,不得不承认,生活需要艺术,而艺术就来源于生活。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这些蕴涵着乡土文化,充满生活气息的漫画,视觉上具有冲击力的。
甭管说,张建明是怎么画的,画得有模有样,有腔调,有门道。且一点儿不走神,一笔一画,不脱离乡土。既画的纯朴,有乡土味道,因此有种亲切感!
说起建明兄,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娃,或许从小生活在乡村,对诸多琐碎的家事农事,耳濡目染之熏陶吧。对生活过程中,过去所目见的人和事,或者说忘不掉的乡愁,深深植根于心灵,让他挥之不去。
他比较谦虚,说是玩玩而已。但玩也要玩法的,而且玩的也要有门道的。他用漫画的手法,居然玩的知根知底,一叶知秋。无论颜色选景,非常巧妙地进行布局,一幅幅素雅相宜的漫画,就是一篇篇优秀的乡土散文。他把童年,少年,青春所邂逅,农村杂碎的人种事,梦乡倥惚的往事,用记忆和回忆,释诠着往昔生活气息浓厚的,乡村风情,与其民间的风俗习惯。
然而现在看来,这些充满乡愁味的漫画,似乎还很时尚,还很生态。即使它们远离了现实,抑或已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逢春暖花开。广阔的视野外,春意盎然,绿茵缤纷,芳草鲜美。春天的田野上那绿油油的麦苗,盛开的油菜花花团锦簇。那似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油画般鲜亮的景色,彰显着春天的灿烂与蓬勃。
记忆中的往事,成了建明兄笔下,依依不舍的乡愁。他用轻灵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今因工作关系,走进了城里,但家乡是难以忘怀的。记忆中,那乡野的天空,村庄上缕缕舒缓飘逸的炊烟、田野上曼妙的歌声,蜿蜒的乡间小路,父老乡亲早出晚归的情节,在他心里记忆犹新------
春天是文人笔下,描写景物的季节。他在漫画《躺田梗上》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画本没想到画,只是看到昔日徒儿的微信,他今天去乡下了,很抒情的说“我从田野间走来,我遇见了儿时很多熟悉的伙伴,蝴蝶,小青蛙,蜜蜂,八角虫------我小时候喜欢躺在田梗上,看着它们------”徒儿很有腔调。
一幅幅充满乡愁颜色的画幅,在建明兄的笔下应运而生。他以饱含乡土情怀的笔触,给读者传递着一种乡土人文,美好生活的图景。
建明兄所画的作品,形式多样,以回眸生活足迹为背景。画面富有质感,在传统基础上,以乡情画意为原景,笔墨醇厚质朴,也不乏妩媚含蓄。一幅幅浓缩着乡村写意的画作,且并非出自虚拟手法。这是漫画家张建明先生,在农村所生活过,所经历过的记忆写照,或者说,是对乡土文化,纯粹的一种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总感觉少了些什么?那种质朴,那种颜色,民风习俗,那种人情味。让人在怀旧的同时,已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欣喜的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美丽乡村,弘扬社会风尚,提升乡风文明,弘扬本土文化,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漫画作品,给现实生活,填补了空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者:单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