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高原反应,没去过西藏,但这并不妨碍我被松赞“圈粉”。
——周到君
虽然大家都向往藏地超凡脱俗的美景,但是如果要为此克服种种交通困难和身心挑战,还是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有一个人,用了18年时间打造出了一种叫做“松赞”的藏地旅行方式,让英国王室、驻华使节、美国国家地理王牌摄影师等名流大咖为之倾心。
他,就是白玛多吉。
曾经的央视的纪录片导演,如今的归乡人。
“你好,我是白玛多吉。”
白玛,藏语意为“莲花”,多吉,藏语意为“金刚”。在进央视之前,白玛多吉曾跟随十世班禅大师进行过一段拍摄工作,当时的十世班禅大师赋予了他这个名字。
在协助田壮壮拍摄《德拉姆》后,白玛多吉离开了央视,回到了家乡香格里拉,在松赞林寺旁盖了一家酒店,松赞绿谷。
从此,从香格里拉一路到奔子栏、梅里、茨中、塔城……再到然乌、波密、林芝、巴松、拉萨。
有人说松赞是串起香格里拉的“珍珠”,而周到君则有幸在全球文旅产业精品住宿高峰论坛上见到了这个传奇的“串珠人”。
■白玛多吉出席全球文旅产业精品住宿高峰论坛
在他深沉的目光中透着一种通达的智慧,言谈举止间带着一种天然的和逊。现场有太多他的粉丝围绕,而他总温和微笑着一一位握手问好:“你好,我是白玛多吉。”
白玛多吉这份独特的气质,源自于他的家乡,他的松赞,以及他对于生命的理解。
“对我个人而言,每次当我回到藏地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人的心态和生存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平时在城市中心容易变得狭隘僵硬,但是在开阔的自然环境当中人的心容易打开,平时的得失不知不觉会消融掉。”
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轻松地走进他的“世外桃源”,白玛多吉打造了松赞山居和林卡系列酒店。
落笔前,周到君看了许多松赞的照片,听闻了很多松赞的故事,然而藏地诗和远方的灵魂似乎难用文字描摹。
香巴拉秘境和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通道,叫做“地之肚脐”。
白玛多吉女儿口中“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建酒店”就是他一直专注做的事,他想把松赞旅行打造成一条通往香巴拉的“地之肚脐”。
2000年春节,白玛拆掉了自家的老宅。酒店破土动工,松赞的第一家酒店绿谷就这样在松赞林寺旁的克纳村悄然诞生了。
在自己出生的地方,白玛多吉靠着六万元现金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回归。
自此,“地之肚脐”便有了起始点。
仔细想想,“鸟不拉屎”这个形容在哈哈笑过后还真是贴切。
松赞每一处选址都“遗世独立”。
目前,松赞5家精品山居分别位于香格里拉、奔子栏、塔城、梅里和茨中;已运营的林卡系列分别为:松赞丽江林卡、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和松赞拉萨曲吉林卡。
它们远离城市喧嚣与现代文明(除了房间内的欧舒丹洗漱用品和必备的电子设备),附近只有与青山绿水为伴的传统村落。其中,松赞梅里所在的村子小到只有5户人家,打开窗户就可以遥看神秘美丽的卡瓦格博。
■松赞梅里
古老森林中的松赞塔城;位于茶马古道重镇的松赞奔子栏;瀑布葡萄园环绕的松赞茨中……
白玛多吉正用他的方式逐渐将这片土地上千年传承的香巴拉智慧分享给大家。
■松赞奔子栏
■松赞塔城
在旅途当中借他山之石启发我们看待生命的智慧,当有形的“地之肚脐”和无形的“地之肚脐”合二为一,才不枉千里迢迢来到人迹罕至之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香巴拉的梦,那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快乐源泉的渴望。”
白玛多吉常说的这句话,成了对“地之肚脐”最好的注解。
会“呼吸”的房子与热情质朴的人们
“一段小走廊之后,房间豁然在眼前。木制结构的门柱房梁,沧桑而有力量,超大的床榻铺着洁白的被单,上面摆放着一朵不知名的花朵,把它轻轻拾起,一边的矮柜上放着铜簋,盛满了水,上面漂着太阳花。屋子的一角摆着一个铁质的壁炉,餐桌的侧墙上挂着尺幅很大的唐卡,细腻的笔触呈现着一段藏传佛教的故事,据说很好的画师也要画上两个月。木柜的图案鲜艳繁复,一看就知道曾经是旧时大户人家的物件,上面摆着那个时代的糍粑盒,描金的彩绘。”
■酒店内藏式收藏品
这是很久以前,周到君第一次在北京青年周刊上读到的松赞林卡,当时心中默默勾勒出的模糊轮廓直到遇到了白玛多吉本人才霎时有了一种“具象”感。
除了房间内大量的艺术品,最令周到君感到印象深刻就是——松赞是“活”的。
这种“活”有别于普通奢华酒店的“高大上”,而是一种流动的生命感。藏语的语境中没有“环保”这个词,但却有一个更本源的概念,那就是同生共息。
正是这种共生关系让这里的房子会“呼吸”,让这里的人们更热情质朴。
■大量进口木头,极具质感
松赞酒店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天然石头和自然灾害中倾倒的木材加工制造,用法国进口的木油做木头表面的涂层,这种油能够很好地进入到木材当中,并使木材机理保持通透、呼吸的同时能呈现出最好的触感和机理。
能够自由“呼吸”房子,不仅和当地的建筑生态完美融合,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暂别凡尘琐事的无为之道。
藏地先贤们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彼此相连,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可以独立存在。
白玛多吉透露的这些细节无不与这古老的智慧紧密相连。
而松赞 “不太标准的服务”为这种相连添了不少温度。
白玛多吉所说的“不太标准的服务”可以理解为:没有太多服务痕迹的服务。
任何流于表面的微笑都不能真正打动人心,尤其无法在人迹罕至之处给人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所以说,松赞的美好背后有它的生命智慧。
藏族人那么虔诚地祈祷佛菩萨保佑,为什么还是不富裕?
也许很多人对藏地的印象是贫穷、落后、蛮夷之地,怎么可能和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不去藏地的寺院听听传统藏族人在磕头的时候到底祈祷什么,你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周到君曾感动于仓央嘉措“那一年,我磕长头匍伏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的浪漫;
也曾震撼于电影《冈仁波齐》中转山者的信仰。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格局大到愿意和天地之中所有的生命交换能量,那么不管他过着怎样的生活都必然是美好的。
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他们风餐露宿的转山之路,但他们感受到的却是内心深处的平和。
松赞经过18年的沉积,将这些生命智慧传达给远道而来的都市人。
松赞有着不少体验生命智慧的活动,虽然我们无法去转山,但却可以参与松赞山区的挂经幡活动。
松赞管家会带着大家体验整个经幡的制作过程,最后把自己制作的经幡挂上去。
藏族人相信挂在有风的地方就可以让风把祝福和加持送到所有风能触及到的生命。
在整个过程,感受与其他生命的连接。虽然未曾体验过,光听着白玛多吉用温厚的嗓音缓缓叙述着藏地的文化,周到君就已经身未动,心已远了。
听说,松赞会在接下来完成西藏昌都地区内的竹卡和然乌,林芝地区内易贡和南迦巴瓦的建设,打通被称为“世界最美公路”的滇藏线,也将重塑被称为“南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形成一条世界级的旅行线路。
与此同时,在完成南迦巴瓦等各点的布局后,有一条精美的松赞藏东环线将问世。
松赞沿途的风景将越来越多,活动越来越丰富。
而此刻,周到君只知道,眼前这个目光深沉,从容笃定的众人“偶像”叫白玛多吉,他只想让大家看看他的家乡,去寻找快乐的源泉。
(图片:源自松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