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又离尘肺病很近:当工人们盖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开凿了一条条隧道……
为了让社会关注、了解尘肺病及患病群体,近日,3M携手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在上海长宁来福士广场正式启动“一尘不染”尘肺病关爱公益图片巡展活动。
3M大中华区总裁谢思明(Stephen Shafer)先生与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袁立女士亲临现场,并主持了捐赠与启动仪式。
“中国尘肺病患者的数量不容忽视。因为尘肺病‘可防不可治’,所以我们在关爱尘肺病群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人们对尘肺病的预防意识。”袁立在启动仪式上说道。
此次“一尘不染”尘肺病关爱公益图片展的内容,来源于对尘肺病患者的近距离走访。
今年五月中旬,由3M、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凯德集团及阿里巴巴1688等共同组成的爱心志愿者团队从各地集结奔赴湖南,探访了娄底和涟源两地的尘肺病家庭和疾控中心,面对面地与尘肺病患者及其家人进行交流,并记录下了他们的生活境况。
除了照片,巡展现场还陈列着许多幅充满童真的尘肺主题画作,这些绘画作品是由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们创作的,表达着自己对尘肺病群体的认知和关爱。
在带领小朋友参观图片展的时候,袁立问道,遇到尘肺病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个小朋友答道:远离TA?
听到这个回答,袁立耐心地告诉小朋友:“不是的,不要远离他们,我们应该好好地对他们说‘谢谢’。”
“没有尘肺病人,可能就没有这些高楼大厦,没有我们这么便利的生活环境。”
尘肺病是一种肺部纤维化疾病,规范名称是肺尘埃沉着病。患者通常长期处于充满尘埃或垃圾堆积的场所,在劳动过程中,吸入了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尘埃,这些粉末、灰尘沉积在肺内,久而久之,变得像石块一样坚硬,完全丧失正常呼吸功能。
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分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石棉肺等13种。
尘肺病作为我国的头号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80%以上。据卫计部门的公开报告显示,尘肺病的死亡率高达22.04%,且发病率年增长幅度高达39%。
尘肺病不可逆转,一旦发病,终生无法治愈。胸闷、呼吸沉重、肺里有咳不完的痰,这是尘肺病患者发病时所经历的痛苦,为了呼吸,他们只能坐着、跪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除了矿山开采、煤矿掘井和采煤,建筑材料行业、开凿隧道、爆破、机械等行业容易造成尘肺病,还有一些你可能意想不到的行业也可能和尘肺病有关。
粮食及饲料加工者
尽管这种粉尘颗粒较大,大部分可被鼻孔中的鼻毛和呼吸道粘膜挡掉,从痰液中排出。但即使是你带上口罩,也还是有一部分极细小的微粒随呼吸进入肺泡组织。因此长期从事粮食、饲料加工者,应戴上湿口罩,并减少接触年限。
家禽、牲畜饲养者
近年来,发现一些长年从事养鸡、养猪、养牛的饲养员也容易得尘肺,以养鸡多见。鸡舍内空气污浊,悬浮着许多由鸡粪、鸡绒毛形成的细小尘埃,这种粉尘毒性很大,还有一定的腐蚀性,对肺危害最大。经常吸入对肺脏的损害比桔秆引起的尘肺要严重得多。防范的方法是:经常打扫鸡舍、通风换气、洒水增加湿度、戴口罩。
蘑菇种植者
在蘑菇的繁殖过程中,许许多多的极其细小孢子源源不断排放到空气中,这些的孢子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被吸入肺内损害十分严重!当人吸入了这种具有生命力的真菌孢子时,症状极似感冒,出现咳嗽、流涕、头痛、乏力。而医生们称之为“蘑菇肺”。防范的方法是:每次进大棚前,先要通风换气半小时以上。
石料加工者
比如墓碑雕刻者,由于必须近距离操作,又不戴口罩,砂轮打磨飞扬起来的灰尘就不可避免地吸入肺内,患尘肺者最多。其实,只要在打磨墓碑时喷水即可预防。
牛仔裤加工工人
牛仔裤是永不过时的时尚单品,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旧旧的,上面有褶皱、破洞或者不规则发白的,更受年轻人的欢迎。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牛仔裤的做旧工艺,需要采用喷砂工序加速布料磨损。
而喷砂工序其实就是一种加速布料磨损过程的方法。而喷砂技术可使工人吸入过多微小的二氧化硅晶体,导致致命的“硅肺病”。 为了防止二氧化硅晶体吸入人体,所有的员工都被要求佩戴防毒面具。
3M“一尘不染”尘肺病关爱公益图片巡展
时间:即日起至6月10日
地点:上海市长宁来福士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