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魔都空气、水等环境指标如何?《2017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18-06-04 17:21

2017年,魔都的空气、水、噪音等环境指标怎么样?市环境保护局今天发布了《2017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市民可登录 “上海环境热线”网站(http://www.envir.gov.cn)浏览或下载。

《2017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详细描述了2017年上海市的环境质量状况,总结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排污许可与总量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辐射安全管理、重点区域综合整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长三角区域协作、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督察等主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介绍了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保投入、环评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科技与标准、国际合作、队伍作风建设等相关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建议提案办理、投诉受理与应急处置、环保创建、环保宣传等公众参与和监督情况。

一、 空气质量稳中向好,但臭氧污染愈加显著。

2017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75.3%,与2016年基本持平(下降0.1个百分点)。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了13.3%(6微克/立方米),较基准年2013年下降了37.1%(23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为55和12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分别下降6.8%和20.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上升2.3%。其中,PM2.5、PM10和SO2年均浓度均为历年最低;SO2已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一级标准,PM10已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二级标准。但是,PM2.5和NO2均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二级标准;臭氧在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占比达57.8%。

在空间分布上,由于上海市主导风向为东南风,PM2.5和PM10受区域输送和二次生成影响,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SO2全面达标,浓度总体较低;NO2总体呈市中心向周边区域递减的趋势,浦西地区浓度总体高于浦东地区,与机动车聚集度基本一致。

二、 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氮磷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仍为主要污染指标。

2017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2016年进一步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断面中,水质达到Ⅱ~Ⅲ类的断面占23.2%,Ⅳ~Ⅴ类断面占58.7%,劣Ⅴ类断面占18.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与2016年相比,全市主要河流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15.9个百分点。本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氮磷仍为影响本市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污染指标。

三、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本市区域环境噪声为一般水平;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和夜间时段均保持稳定。

四、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2017年,本市辐射环境背景值和辐射设施周边的辐射强度均处于正常水平。

五、上海市酸雨污染情况:2017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5.12,酸雨频率为47.6%,较2016年下降2.8个百分点。近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上海市酸雨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

六、上海市降尘污染情况:2017年,全市平均区域降尘量为4.1吨/平方公里•月,道路降尘量为9.3吨/平方公里•月。与2016年相比,区域降尘量下降0.4吨/平方公里•月,道路降尘量上升0.2吨/平方公里•月。近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上海市降尘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

市环保局还介绍,2017年全市环保系统查处案件达4477件,处罚金额逾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7%和90.23%。

图片来源:市环保局、崇明新闻办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