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华严塔就位于咱们亭林松隐,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而且这也是金山区唯一现存的古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据建塔碑记载:“是塔高一百五十尺,周广三十五尺,方形砖木结构,塔内有梯级以升,飞檐外出,檐牙高啄,扶拦傍翼,凡铃叮当,悠扬悦耳,耐人寻味,起地两层,周以崇阁,上奉千佛,下供释迦多宝二如来像,傍列翊卫诸天神。结构不同于一般浮图,为周近百里内所罕见,一时成为名胜。”
扩展阅读
据地方志书记载,当年曾有寺僧血书“华严经”藏于古塔之顶,故得名“华严塔”。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高僧德然率徒募资建塔。相传德然法师为建塔云游四方,化缘求募,历经数年方募得造塔资金,又过4年修筑乃成。塔为7层,塔内有梯级以升,高32米,方形砖木结构,传承唐代风格,飞檐外出,檐牙高啄,扶栏傍翼,风铃叮当,悠扬悦耳。
明代以来,随着松隐禅寺声誉日增,华严塔同方塔、西林塔、礼塔被誉为松江府四塔。初春时节,晴朗天气,文人墨客寻芳揽胜多汇于此,登上宝塔俯瞰,江南乡间美景尽收眼底。岁月流逝,明、清、民国几经修缮。塔顶原已倾斜,1961年又遭雷击,飞榱脱落。1962年,华严塔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市、县文物管理单位曾整修古塔,扶正塔心巨楠,去除周围断砖朽木,设置避雷针。
1999年,金山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出资200万元,按原塔风貌予以重修,恢复了古塔昔日雄姿。修缮工程中,在华严塔顶宝瓶内发现元、明、清时代文物39件。其中一部血书华严经与方志记载相吻合,经书置于木函中,函盖正中隶书“元唯庵禅师血书华严经灰”。宝瓶内所藏文物,有元代铜制鱼龙兽;明代贴金木座佛、镂空金冠、钱币、白瓷像、鎏金银人像;清代纯金莲花童子立像、银龛带盖木雕像、佛牙、念珠、鎏金银佛像等。制于元代的龙首鱼身兽造型特别,属罕见文物。而最为珍贵的当数装在盒中的15颗乳白色、带珍珠光泽的舍利子。这批珍异文物的发现,为上海地区佛教文化地方史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