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登时代》到《红海行动》,40年40部影片,你出生那年的“年度影片”是哪部?


作者:孙立梅
编辑:孙立梅
时间:2018-06-08 15:12

每一年度的热门影片,都或多或者地折射着时代的烙印,记录着人们思想与生活的变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波澜壮阔的40年当中,整个中国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电影艺术,则是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缩影。

第21届上海国际节期间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包括“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展”,以及制作播出《光影四十》短视频系列等。《光影四十》短视频系列精心挑选过去40年中最有代表性的年度影片,带领观众一起,追溯4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重温那些影响过我们的光影故事。

来看看,你出生的那年,年度电影是哪一部? 

1978年,《摩登时代》在内地公映

作为卓别林默片代表作之⼀,《摩登时代》的经典性我们就不多说了。但很多资深影迷都没想到的是,《摩登时代》还是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第⼀部好莱坞影片。

同年总共有4部欧美电影在内地公映,除了《摩登时代》,还有经典版《悲惨世界》、《孤星血泪》、《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三部均由中国观众熟悉和热爱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至今,《尼罗河上的惨案》还被封为译制片配音的经典之作。

1980年,《庐山恋》上演“中国影史第一吻”

年轻一代的观众再看到张瑜和郭凯敏站在庐山之巅,对着天空用英语大喊“我爱你,祖国”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傻气”或者“说教”吧。但在逐渐摆脱了特殊时期的束缚之后,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不仅仅是空洞的空号,也确实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最高理想。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这样的理想,永不过时。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张瑜凭借时尚靓丽的打扮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郭凯敏也是妈妈一辈人的梦中情人哦。 

1982年,《少林寺》记下了李连杰最初的腼腆

当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李连杰近日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有多少当年看过电影《少林寺》的观众从心里发出一声叹息:岁月催人老啊。

除了诙谐风趣的剧情和真材实料的武术表演,《少林寺》也开启了内地与香港电影人合作拍片的先河,同期合拍的优秀动作片还有一部《木棉袈裟》。 

1983年,《城南旧事》里的老北京

在讨论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是否能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当年老北京的韵味时,被拿来用作正面典型、难以超越的佳作的,就是出自上海老导演吴贻弓之手的这部《城南旧事》。

该片在第2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拿下最佳故事片金鹰奖,不仅为中国的散文电影提供了一个范本,也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斩获国际影展大奖的先河。

 1985年,《茜茜公主》风靡大江南北

出自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皇后的命运》三部曲,成为中国观众最美好的观影记忆之一。在当时许多观众心目中,“茜茜公主”甚至成了漂亮、气质的代名词,她不畏强权、勇敢追求真爱的故事,为影迷所津津乐道。

今年是罗密·施奈德诞辰80周年,也是男主角卡尔海因茨·伯姆诞辰90周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展映单元推出三部曲作为纪念,让我们回溯老胶片年代的华丽质感,必将带来一波“回忆杀”。

1984年《黄土地》,到1987年《红高粱》

《黄土地》是著名导演陈凯歌和张艺谋的唯一一次合作,陈凯歌任导演、张艺谋任摄影,宣告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群体的正式出道。

《黄土地》之后,张艺谋拿出了个人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该片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摘冠。 

1990年《焦裕禄》,感人至深的主旋律影片

“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李雪健在凭借该片拿下“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焦裕禄》至今仍被视为主旋律影片当中的佳作,当年不知道看哭和激励了多少人。

1998 年《泰坦尼克号》,引爆观影狂潮

当《亡命天涯》1994年作为首部被引进内地的好莱坞大片上映时,内地还没怎么有“票房”这个概念。仅过了4年时间,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进入中国,结结实实地让中国观众知道了什么叫观影狂潮,什么叫“吸金大片”。

《泰坦尼克号》当年拿下3.6亿元的票房,占年度总票房的将近三分之一。直到2009年,该片创下的多项票房纪录,才被同样出自卡梅隆之手的《阿凡达》打破。

你出生那年,爆款影片是哪部?

■本表格由SMG公益媒体中心和上海音像资料馆共同制作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