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新镇丨川沙老街多见“观音兜”


作者:名镇川沙
编辑:丁夏
时间:2018-06-14 10:12

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土造一方墙。山墙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形状,我们曾介绍过“马头墙”。在我们川沙,比较多的还是“观音兜”。今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观音兜”。

观音兜是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福建的民居,后多见于徽派建筑,山墙、门头常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在墙头上盖瓦做背平面的形式,类似于渔民捕鱼的网兜,在民间有祈福保佑风调雨顺的意思。

为什么叫观音兜?

“兜”是旧时妇女用的一种风帽。因帽子后沿披至颈后肩际,类似佛像中观音菩萨所戴的帽子式样,所以有了这个“高大上”的名称。后来逐渐在江南民居中流行开来。   

川沙老街上 我们可以看见很多“观音兜”


南市街

白墙黑瓦,方砖铺地。走进南市街,一间间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代人家”展现眼前,这条长约140米,宽约4米的南市街,街口迎接你的就是“观音兜”。

西市街

作为川沙小城曾经的庙宇一条街,居民住宅也多,当然“观音兜”的也不会少。

【黄炎培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宅

【六灶傅家祠堂】是明朝开国元勋傅友德后人所建

它们建筑用材考究,工艺精湛,结构完整,而山墙都是采用了江南地区较多的“观音兜”。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造房的工匠的思想也大为解放。在营造楼房时采用了大量的西洋建筑元素,还有把中国几种形状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马头墙”加“观音兜”。

这种风格在川沙一些营造大家的作品中体现的较多。川沙营造馆的丁家花园、陆家楼群、陶氏精舍等等。

我们来欣赏一一下。

丁家花园

南市街陈宅

陶桂松住宅

以德堂、以道堂

陆家楼群

作为江南水乡,川沙传统民居的特色十分突出。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白墙黛瓦观音兜”。

有人把它具体化,曰:

前墙后院,观音兜脊;

白墙黛瓦,画里人居。

来源:名镇川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