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新镇丨古城天际线的主宰——马头墙


作者:杨惠林
编辑:丁夏
时间:2018-06-19 09:53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许多人一看这首诗,就知道这是对徽派建筑形象生动的描述,因为诗中清楚点出了“马头墙”这种徽派建筑的标志。

马头墙,徽派建筑的灵魂

可是,你千万别以为马头墙因为是微派建筑标志就只有在安徽才有,我们川沙也不少,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去见识一下。

大洪村吴家宅

这是座落在川沙新镇大洪村吴家宅19号的吴家老宅,吴家老宅屋脊砌有徽式防火墙头、墙马,非常有气派。



吴氏家祠

接下来看到的是“吴氏祠堂”,它在长丰村南张家宅60号。它属于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风格,山墙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马头墙。


马头墙,又名封火墙、防火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的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我们看到的“马头墙”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

婺源

■徽派建筑

为什么要建造马头墙?

有两种说法:

一是徽州地处东南山区,多风多雨易潮湿,暴风重者吹毁房屋,轻者吹翻屋瓦,屋顶边直接用瓦收边,风极易吹掉瓦片,很容易漏渗水,用马头墙解决了瓦片被吹走和漏水问题;

二是在聚族而居的村落里,民居建筑密度比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高峻的马头墙,又是望族宅第的标志。马头墙可分为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等,亦可通俗地称为“二马头”、“三马头”和“四马头”等。马头越多,则马头墙越高耸,其主人的地位也就越显赫。

“二马头”是最常见的一种马头墙,最显赫的“五马头” 有“五马朝天”之称,已经很难找到了。

下面我们再介绍几家。

曹氏民宅

曹氏民宅位于川沙镇南约4公里的地方, 2003年,曹氏民宅被登记为浦东新区不可移动文物。这座占地1504平方米的徽式大宅院。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史书记载“春夏秋冬,白墙黛瓦,赤橙黄蓝,竹林婆娑,小桥流水人家。”它的马头墙是“二马头”的。




大洪村饶氏宅

这是1941年建造的大洪村饶氏宅,是“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大家看清楚了没有,这里的马头墙是“三马头”。



陶桂松住宅

“陶桂松住宅”位于川沙镇操场街48号,建于1930年,2016年1月,被列为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建筑,我们从它墙的形状就可以看出,没有明显的马头墙形状,但是却完全融入了马头墙的精髓。所以,研究建筑的学者称它“是中西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



马头墙以它昂首朝天的傲然仪态一直就是古城内天际线的绝对主宰。如今,马头墙的世界逐渐减少瓦解了,只是残存部分角落之中,只是它们“龙背兽脊,傲首向天”之气度依旧不改!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马头墙,给人无限遐想!

来源:名镇川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