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听过周董的《青花瓷》,不如来看看青花瓷本瓷~


作者:杨婷婷
编辑:杨婷婷
时间:2018-06-20 21:48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青花瓷》

提到青花瓷,大多数人都听过周董的这首歌,不过,关于青花瓷“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青花瓷:“白色的金子”

中国是瓷的故乡,“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

而讲到瓷器,不得不提的便是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大量青花瓷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欧洲,受到西方世界的欢迎。

据说,西方人接触到如此美丽轻盈的青花瓷后,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迷恋,他们把瓷器称为“白色的金子”。

■《众神的晚宴》

以至于在16世纪初的著名油画《众神的盛宴》中,神仙们用来吃饭的器皿不是金的也不是银的,全部都是青花瓷的。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很想一睹青花瓷的神韵?逛逛这个商场就能看到!

商场里的一股“清流”——青花瓷器展

近日,“何炳钦青花装饰艺术展”于普陀区真光路友谊商店四楼举行,作为上海市科委举行的“科普进商场”的又一场活动,此次展览将从即日起持续到7月15日。

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到何炳钦的40余件青花瓷精品,还能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


■《百事好合》瓶 · 何炳钦

此次展出的作品为釉下瓷,部分展品用到了新技艺,抛弃了以笔作画的方式,改用其他手段绘制,让沾有颜料的水更加自如地晕染画面。

■《杜鹃和春》盘 · 何炳钦

传统青花瓷严谨、精致、细腻的特点适合表现花鸟鱼虫,新技法下的作品则更加有水墨画的神韵。

■《雪韵寒梅》 · 何炳钦

如一幅叫《雪韵寒梅》中,花瓣如墨点般晕开,给人以毛绒绒之感。

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打算做一辈子瓷器

做出这些青花瓷的就是何炳钦,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何炳钦告诉周到君,青花瓷对于他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从小在江边上玩耍时常常会捡到青花瓷碎片,上面有很多精美的图案。”而这些形态,就在他的脑子里潜移默化地留存下来。

后来,何炳钦学习画画,并在大学专门学习陶瓷的制作工艺……就这样陶瓷与他的成长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青花瓷则是陶瓷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类似水墨晕染的样式,形成它独有的风格。

“水墨是黑白,青花就是蓝色,但它不是单一的蓝,而是用不同的层次、深浅去表达韵味和气度。”何炳钦说。

青花瓷的制作难吗?要多久的时间?

何炳钦告诉周到君,从工艺制作的流程来说可以很短,也许10天就能完成,但是如果考虑到青花瓷的设计,那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机械的制作和加入对材料的理解,两种方式做出来的东西可能都很好看,但这里就有了一个区分,这种好看、这种美是下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

何炳钦告诉周到君,对于陶瓷来说,设计是最终目的,而造型只是基础。

青花瓷,从泥土变成晶莹剔透的艺术品,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过程。

这种美的形式的实现恰恰体现了人在满足实用需求后,对艺术层面的追求,这是永远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

正如何炳钦对陶瓷之美的追求,从学习陶瓷制作到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炳钦如今一边从事陶瓷的制作,一边在学校里教学生,培养年轻人。

说到今后的打算,何炳钦说,希望做更多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陶瓷艺术品。

何炳钦青花装饰艺术展

艺  术 家: 何炳钦

展览时间:2018.6.16一2018.7.15

展览时段:10:00~22:00

展览地点:普陀区真光路1219号(友谊商店真光路店4楼,近梅川路)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