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153度,腰杆弯成“C”形,导致下肢瘫痪,后背驼峰般的“罗锅背”使心肺脏器、脊髓受压,导致呼吸困难,这么严重的脊柱弯曲还有救吗?
■患者脊柱的3D模型
46岁的方先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儿女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埋藏在他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4岁时罹患的脊柱结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不断加重,沉甸甸的“包袱”压迫着脊髓,使他的脊柱一天天弯曲,最终导致瘫痪在床,呼吸也变得越加困难。
为此,他走遍大江南北寻求医治,但都因病情复杂无人愿意为他手术。有的专家甚至断言,他的脊柱已经完全僵硬了,手术风险极大,即使做了手术再站起来的可能性也不大。
瘫痪在床的方先生几度萌生了厌世情绪,家人心疼不已。几经周折,得知上海长征医院脊柱畸形外科主任周许辉教授能做这个手术,并了解到许多像他这样的严重脊柱后凸患者通过治疗都能够重获新生。
一家人满怀希望从安徽来到了长征医院,脊柱四科主任周许辉教授团队对其进行了全面详细检查,发现严重的脊柱结核已吞噬了方先生的多个椎体,导致其胸5至胸12椎体被“掏空”塌陷,整个脊柱压缩了50%。
由于脊柱前面失去正常支撑,后凸畸形角度已达153度,整个后背几乎完全折叠,将原本心脏和肺的空间压缩,导致呼吸困难,心肺功能下降,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而支配下肢感觉运动的脊髓也由于过度的弯曲受压失去了功能。
只有矫形、改善脊柱及胸腔的形态解除对胸腹脏器及脊髓的压迫,才有可能恢复方先生的正常功能。
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方先生的疾病是个永恒的难题,救,风险巨大;不救,只能永远瘫痪。
■周许辉团队研究病情
然而这个“难题”并没有让周许辉教授过多的纠结。在全面评估后,周许辉教授自信的告诉方先生“你的手术我们可以做!”。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治疗组首先利用头环牵引技术对方先生进行牵引及肺功能锻炼治疗。
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原本已经瘫痪的双脚肌力有了部分恢复,更重要的是心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为手术创造了条件。
“传统矫治手术,通常仅切除一个椎体,然后将脊椎拉直即可。而结核患者往往是多个受损椎体压缩在一起,方先生有8个椎体融合,术中需要切除更多的椎体来达到矫形的目的,手术风险和难度成倍的增加。”周许辉教授说,“患者的信任让医护团队坚持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周许辉团队联合麻醉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并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
手术中,周许辉教授和王策副教授利用先进的“O”臂引导下上位导航技术为患者完美植入起支撑作用的内固定装置,并成功切除了患者病变最重的四个椎体,清除了椎管内压迫神经的坏死组织,并从患者腿上取下20厘米长的胫骨条来替代被截取的椎体,然后在内固定装置的把持下将脊柱慢慢 “板”正。
■手术持续了12小时
矫形过程中,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导致神经无法挽回的损伤。因此,在长达12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全程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护,一旦电生理监护发生异常信号,医生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电生理的监护下医生小心翼翼地压缩、旋转、矫形,逐渐减小脊柱的畸形角度,在确保患者神经安全的情况下,畸形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
凌晨3点,术后刚刚苏醒的方先生感觉双腿可以活动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让整个医疗团队都情不自禁的欢呼了起来。周许辉教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相信,过段时间方先生一定能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