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和王家卫正式扔掉了一纸契约
感叹也好,唏嘘也罢
那个我们都怀念的时代结束了
最近让我最动容的,是王家卫和梁朝伟的“分手”。
王家卫说:“多年前有以为朋友把梁朝伟托付给我们,多年之后我们把梁先生完美地交还给她。一段光荣的历史,我们不负所托,非常圆满。”
文中的“她”指刘嘉玲。
而“一段光荣的历史”指的是梁朝伟签约王家卫主持的泽东电影公司,开启了梁朝伟+王家卫的经典组合,如今合约到期。
他们在一起超过20年。
从《阿飞正传》到《一代宗师》,他们联手为香港乃至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经典的港片,也为众多内地影迷打开了港式文艺片的大门。
王家卫执导的七部电影,让梁朝伟斩获1座戛纳影帝、4个金像影帝,和1个金马影帝。
王家卫本人则是第一个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并且2次提名戛纳金棕榈。
他们俩在各自最好的时代遇见对方,互相成就。
虽然王家卫也曾经历票房惨败,而梁朝伟也曾经怀疑自己不会演戏。
如今的分手,意味着那个我们都怀念的港片时代彻底结束了。
毕竟看着《摆渡人》里梁朝伟强颜欢笑、王家卫赔上自己的招牌,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6月25日,《阿飞正传》正式登陆院线。
这部28年来首次在内地公映的经典之作,也是王家卫与梁朝伟结缘的第一部电影。
它让王家卫同时拿下当年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导演。
《阿飞正传》花絮照,正片中并未出现这个场景
看过的观众可能知道,梁朝伟虽被列入了主演名单,但他实际只出场了三分钟都不到。
直到影片最后,梁朝伟才作为全新人物出场:
在狭小昏暗的房间里,弓着背、挑着眉,慢悠悠地给自己梳头。
这个角色是谁?难道在给续集设铺垫吗?难道他是另一个阿飞吗?
确实是有续集的。
但《阿飞正传》的拍摄严重超支,加上后续票房惨败,第二集也就不了了之了。
《阿飞正传》拍摄期间,梁朝伟被王家卫打击到怀疑自己演技
然而梁朝伟的戏份远不止这沉默的三分钟。
他在一次采访中大吐苦水:
“我第一次被他打击到回到家哭了很多天”
“自己真的演得那么差吗”
“一句对白都要演27遍”
可惜这段戏被王家卫压箱底,我们只能通过采访来拼凑这段故事。
但也正是因为这次短暂的合作,让王家卫发现了一个天才演员。
王家卫和梁朝伟合作的第二部电影是《重庆森林》。
这部电影在当年的香港金像奖上可谓风光无限: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剪接。
但它为什么这么取名?故事不是发生在重庆,电影也没出现森林啊。
《重庆森林》的取景地:重庆大厦
关于重庆森林的真正含义,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样的:
【重庆】指的是故事取景的重庆大厦。
而【森林】是指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
那为什么英文名应该叫Chungking Forest啊,为什么是Chungking Express呢?
豆瓣网友说,那是因为王菲在电影里工作的小吃店名叫“Midnight Express”,王家卫只是把两个单词拼在了一起。
王家卫曾经表示,他对重庆大厦的兴趣源自童年在尖沙咀的生活。而为了完成大厦内的拍摄,王家卫带着一堆剧组人员硬闯进去,被印度警卫围追堵截。所幸的是,尽管条件受限,王家卫还是坚持完成了这部分的拍摄。
《重庆森林》为梁朝伟同时拿下了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的影帝头衔。除了伟仔过硬的演技,一同搭戏的王菲也功不可没。
王家卫在电影花絮里曾说,梁朝伟演戏有他的一套方法,要求什么就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但是一同搭档的王菲不是专业演员,她的表演是从自身气质里自然而然传达出来的。所以梁朝伟也作出了改变——原本演戏的时候会拿着很多刀叉,但是在《重庆森林》里舍弃了这个习惯。
王家卫拍电影出了名的时间长。
拍《东邪西毒》的时候,光是一场戏就花了一个月,超期几乎是板上钉钉、贺岁上映没什么希望了。(甚至还在期间回了趟香港,两个月里快速拍完了《重庆森林》)
这个时候王家卫找到刘镇伟,想让他拍一部喜剧救火,于是就有了《东成西就》。
刘镇伟花了27天就把这部无厘头的喜剧电影拍完了。
但是梁朝伟的香肠嘴造型反响太好,如果让他继续演《东邪西毒》里的忧郁剑客,王家卫怕观众一下子跳戏,破坏了电影的氛围。于是就把“西毒”的角色给了张国荣,梁朝伟改演盲武士。
虽然《东邪西毒》没有开辟全新的香港武侠电影,但它却将武侠与文艺完美结合,既感性又颠覆。
电影的画面虽美,但大量的沙漠拍摄对整个剧组都是一项考验。
在宁夏外景地拍摄的时候,张国荣第一天就被蝎子蛰了,第二天张学友在沙漠里昏倒。
他们能做的,就是苦中作乐。
在杨采妮的回忆里,剧组演员为了降暑,跑到菜市场买西瓜。后来张国荣发现沙漠底下温度很低,一群人就把西瓜埋在沙底,第二天再挖出来吃。
《春光乍泄》是王家卫与梁朝伟在千禧年之前的最后一个作品,也让王家卫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第一个戛纳最佳导演。
同性题材的电影对于香港社会来说,当年的接受程度肯定不比现在。
《春光乍泄》开拍之前,梁朝伟死活不肯演同性恋,王家卫只好连哄带骗,说其实他的角色是一个类似劳伦斯·布洛克笔下的侦探(伟仔本人是他的书迷),于是便欣喜答应了。
等到了阿根廷才发现被骗,事已至此也只好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梁朝伟第一次在王家卫的作品里演激情戏。
本来王家卫要求把裤子也脱了,但是伟仔实在觉得尴尬,还是穿着完成了这个部分。
而梁朝伟对此还有点内疚,觉得自己不够专业。
有意思的是,电影里梁朝伟饰演的黎耀辉,和张国荣饰演的何宝荣,名字都取自摄制组的助理摄影。
说起来,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是以这两人为原型,王家卫只是就地取材,用了他们的名字而已。
2000年的《花样年华》是王家卫把个人美学发挥到极致的一部电影——精致、暧昧、朦胧。
《花样年华》提名了当年戛纳的金棕榈奖,梁朝伟更是借此一举夺得当年的戛纳影帝,成为葛优(1994年,《活着》)之后的第二个华人影帝。
拍这部片子的时候,王家卫和张曼玉已经好多年没有合作。为了准确把握苏丽珍这个角色,张曼玉会不停问导演应该怎么演。
有一个张曼玉在窗前流泪的镜头:
当被问到的时候,王家卫回答,“随便啊,你觉得呢?”
“我觉得我是苏丽珍的话,我会哭。”
“那你就哭呗。”
而《花样年华》为人津津乐道的旗袍风韵,也是张曼玉苦练的结果。
我们以为的风情万种,在她看来只是“可以自然地动”。
她在电影花絮里提到,一开始穿着旗袍各种别扭,怎么走都不像剧本里的苏丽珍。
直到后来放松下来,这个女人才渐渐上身,才把旗袍赋予的婀娜和情怀演了出来。
《2046》又是一部众星云集的作品。
木村拓哉的出演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但是王家卫的“拖泥带水”还是让这位日本巨星忍不住吐槽:拍了五六年,结果只出现了7分钟,甚至连电影讲的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根本没有剧本。
连梁朝伟都坦言:“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喜欢演戏的人,而且和王家卫合作了很多年。但这次在拍摄6个月之后开始觉得折磨,最后感觉非常折磨。”
当时在现场的《纽约时报》就目睹了王家卫“边拍边了解电影”的拍片风格。
有一场戏,梁朝伟和章子怡边走边笑,虽然互有好感,但他马上就要走了。章子怡悲从中来,抱着梁朝伟哭了起来。
记者问副导演梁朝伟要去哪。
“啊,我们也不知道”。
“没人知道他要去哪儿?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走?”
对方耸了耸肩,“剧本本来就很含糊”。
05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2046》不仅拿下了最佳男女主角,更是囊括了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等技术类奖项。
而这样的风光无限都是被王家卫“虐”出来的。
《纽约时报》记录下了王家卫和摄影师杜可风争执的场面:
一个一分钟不到的镜头里,梁朝伟带着不可言说的感性氛围走了进来,杜可风将镜头拉远,从近景一直往上拉到天花板……王家卫突然喊“Cut”,批评这个拍法“Not creative enough”(缺乏创意)。
有些时候,即便杜可风展示了一套复杂的机位,也会收到王家卫面无表情的抨击:“Chris(杜可风原名Christopher Doyle),你的水平不止这样吧。”
有人觉得王家卫古怪,可若没有这些“刁难”,最后的成品可能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片吧。
虽然梁朝伟和王家卫近日才“分手”,但他俩缔造的香港文艺片时代似乎停留在了2013年的《一代宗师》。
早在1996年,《一代宗师》的剧本就已经开始拟定,而当时的王家卫还在拍《春光乍泄》。
出于对武术的喜爱,他决定拍一部“注重实战功能的正宗功夫片”。
为了让武术真正渗透到演员的骨头里,梁朝伟、章子怡,和张震都被王家卫送去正式拜师、练功三年。
对演员来说,这样的时间投入无疑是一项艰难的决定。
《一代宗师》的练功之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可能就是张震了。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张震结缘八极拳,后来在全国“神枪杯”八极拳比赛中一举夺魁。
而在选角之初,谁来演叶先生这个斯文的武术家,王家卫唯一想到的就是梁朝伟。
戏里有一场雨里打斗的场面。
既要打得漂亮,又要眼神犀利。
为了“练”出眼神的潇洒和坚毅,武术指导便用水枪射梁朝伟,让他精力集中,不要眨眼。
梁朝伟笑言,拍这部戏身体变好了,从来没试过拍王家卫的电影这么健康,一滴酒都没有喝过。
王家卫的这些电影带着浓烈的个人色彩,通过情绪化的镜头,将梁朝伟衬托得既感性又深邃。
而镜头下的香港,多多少少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阿飞正传》的上海移民、《重庆森林》的霓虹灯光,还有《花样年华》的优雅怀旧。
那些时代的香港和香港情怀,都被浓缩进了王家卫的文艺电影里。
《一代宗师》有这么段台词:
“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梁朝伟和王家卫在各自最好的时候碰到了对方,这样想想,即便“分手”,也说不上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