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3天票房破亿!豆瓣9.0分!预测票房至少30亿元的《我不是药神》提档到明天上映了!


作者:陆乙尔
编辑:陆乙尔
时间:2018-07-04 15:30

“去看电影的时候千万记得带纸巾”“前半段笑哭,后半段是真的哭了”……

这几天,在全国超前点映的《我不是药神》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神作”。努力突破国产影片类型,在欢乐幽默基调中加入深刻现实意义,许多观众为这个因“药”而展开的小人物成长故事而感动。

截至昨日晚,单点映票房已经突破1亿元,口碑更是持续发酵,各大票务平台上的评分均超过9分,一向严格的豆瓣网友们也大多给出了4星以上的评价,豆瓣评分达到了9分,在一众上映影片中遥遥领先。

从点映票房和趋势来看,这部片子很有希望成为暑期档爆款,更是有人预测该片票房至少30亿级别,有望冲击年度冠军。

喜报频传,片方也在昨日公布影片提档一天,今天(7月5日)起观众们就能走进所有影院观看这部有笑有泪的佳作了。

创作 现实笔触展现草根逆袭,笑对苦难

《我不是药神》讲述了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访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徐峥 饰)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该片是宁浩、徐峥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路放》后的五度合作,两人共同担任监制,导演则是“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新人文牧野。

■文牧野(图片来源网络)

这三位主创有着共同的创作理念:在保留类型片喜剧性的基础上,以本土题材、本土制作的方式和现实的笔触来展现草根逆袭的传奇,带给观众努力生活的正能量。

如今,担任监制兼主演的徐峥看到成片上映,感触良多:“这个电影在中国出现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情。小人物的转变也散发着人性之光,我希望这能够让大家看到我们时代的进步。”

同时,《我不是药神》是导演兼编剧文牧野的第一部长片电影,令人惊艳的是,无论是影片故事还是技术上的完成度都已经靠近成熟导演的水平。有影迷大加赞誉:“拍得隐忍又克制,却又有千钧之势,强烈的人文关怀让影片有着坚韧的骨骼和蓬勃的力量。”

片中,一位位白血病患者虽境遇悲惨,但每个角色乐观生活、互帮互助的坚韧与正能量都令人动容。文牧野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在外形上非常华丽,充满了乐趣和刺激的电影,但是内核讲的就是人性,让人感觉到慈悲的力量。无论何时都要微笑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这是我创作时最大的感受,一定要乐观、正面。”

角色 小人物展现着人性的光芒

片中,一句病患老奶奶的深切诘问:“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引起众多观众的共鸣,也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从一开始只想代理药品赚钱到冒着牢狱之灾危险赔本也要帮病友们买药的程勇,性格刚毅正直外冷内热、最后做出艰难决定的警察曹斌,把卖药点子带给程勇的吕受益,为女儿治病不惜委身风尘的单亲妈妈刘思慧,一言不发但重情重义的农村少年彭浩……

在117分钟笑泪与共的观影体验里,大家与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们一起成长。

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王传君扮演白血病人吕受益,从最初对求生机会的小心翼翼与狡黠,到赢得生机后对家庭的珍惜,以及最后绝望时的痛,每一幕都让人印象深刻。

王传君透露,他在片中演白血病人如此真实,也是因为身边有久久患病的亲人,因此对于病人的心态更能把握好,“有时候病人其实很乐观的。”

这是一个草根群像的故事,观众们看到了小人物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更看到了时代的进步的。

有网友评价:“这是一部真正有尊严有温度的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流露出创作上的成熟和自信。在保证足够娱乐观赏性的同时,关注着医药问题的社会意义,法理与人情在人性的善意中升华。”

意义 找好现实题材表达的平衡点,时代需要这样的电影

围绕着《我不是药神》的热议,让电影从业者、媒体和影迷都惊叹的,无疑是影片的尺度突破,它对于医疗体制、医药销售等敏感话题的探讨与展现,在以往国产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片中,徐峥饰演角色程勇的原型叫陆勇,本身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和剧情一样,他是一家针织品企业的小老板,但也面临着高昂药价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陆勇(图片来源网络)

当年,陆勇发现印度仿制版的格列卫价格仅卖4000元,而正版的瑞士诺华药品高达2.35万一盒,他就把低价购得的仿制版格列卫在网上贩卖,并把药推荐给其他的病友。在支付和交易过程中,陆勇的借记卡出现问题,继而因涉嫌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被起诉。

与影片结尾不一样的是,现实中法院准许了检察院撤回对陆勇起诉的要求,而影片编剧则做了适当的艺术化创造,使人物形象和剧情更加饱满和真实可信。

尤其是主角程勇的个人成长变得更为完整,“在看到受难者所经历的苦痛后,其人性善良的一面被激活,凭借一己之力去试图完成对他人和自我的救赎”,结局也更加符合大部分观众的价值观。

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这些现实中普通人都有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导演都巧妙地化用在了影片里。

正如主创所希望的,类型片外壳包裹本土现实题材,可以说该片在电影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敏感题材与艺术创作上找到了表达的平衡点

《我不是药神》刻画了诸多困境,也让人思考困境。作家马伯庸看完电影后感慨:“换了我们是他们,该如何是好。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文化自信,对人性矛盾和社会价值的融入,是《我不是药神》的闪光之处。”

影片对社会进步的温暖记录,更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个时代需要《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它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善良和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改善美好的世界。在国家的大力改革下,医疗体制已经有了特别大的进步,以后会更好!感谢导演和演员,相信我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