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严重的人发生交通事故风险是健康人群七倍!最新的“睡眠健康智能解决方案”了解下


作者:陈里予
编辑:沈伟锋
时间:2018-07-05 20:16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

可是,你知道吗?

困扰人类的睡眠疾病有近百种之多。本月全国睡眠问题筛查行动开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善群教授特别提到了打呼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严重的打鼾,在医学上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影响睡眠和健康的重要隐形杀手。

由于缺乏有效的睡眠时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七倍。

表面症状只是严重的打鼾。然而实际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每晚可以发生多达数百次的呼吸暂停, 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全身缺氧,影响心脏和大脑功能。

调查发现,中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发族群,患病率至少4%,男性大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也随之提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与各类慢性疾病的相关性上。有研究显示,我国3000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约为70%,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近30%;此外,在针对1亿名II型糖尿病患者调查研究显示,他们中同时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概率不低于20%。而且,儿童也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而且因为睡眠时分泌的成长荷尔蒙不足,容易造成发育迟滞。

值得一提的是,有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高达5000万人,但真正接受治疗的不足1%。

“睡眠呼吸障碍类疾病的症状通常出现在睡眠中,即使引发较为明显的全身性并发症,患者也很难将其与睡眠呼吸疾病联系在一起。大众对睡眠呼吸障碍类疾病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低,造成此类疾病整体的诊断率偏低。”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任陈荣昌教授表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规诊断方法是睡眠监测。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轻度患者(AHI5-15次/小时)可以通过减肥、侧卧睡眠、戒烟戒酒等方式来减轻症状。但对于中重度患者,除改变生活习惯外,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睡眠呼吸机,医学上称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李善群教授解释道。

然而,长期以来医疗睡眠监测需要在医院的睡眠中心完成,但传统睡眠中心的床位、条件有限,使大多患者难以获得有效、精准的诊断,从而进入不了配备适合的睡眠呼吸机的实际治疗阶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仅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还需要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预防和减轻疾病症状。造成接受治疗人数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大众对此类疾病的了解和重视度不够,以及筛查、诊断、治疗等覆盖整个疾病周期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偏低。” 陈荣昌教授指出。

周到君今天最新了解到,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的“Dream Family 睡眠健康智能解决方案”已经露面。

研发历时5年,通过对近700名睡眠呼吸疾病患者进行使用体验调研,并嵌入数字化技术,为患者带来能更好融入日常生活、符合个体特征、医患互联的一体化睡眠呼吸治疗及慢病管理方案。

Dream Family的成员包括:

全球呼吸健康类别下载量第一的应用软件“DreamMapper”,通过跟踪治疗数据、设定目标、趋势追踪、生成报告等功能模块,激励患者坚持治疗。

“DreamService”管家式服务,包括专人跟踪患者使用数据、分析数据、定期回访、耗材过期提醒以及异常数据主动随访。

“DreamStation”睡眠呼吸机,不仅体积小巧、外观简洁、便于携带,还能实现患者呼吸、睡眠、诊疗效果评估等多种数据的无线传输,实现医患互联的无缝关护。

“DreamWear”睡眠呼吸面罩,兼具传统鼻罩和鼻枕密封性、稳定性、舒适性等优势,满足患者睡前阅读习惯和各种睡姿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治疗依从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