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3部中国版同时翻拍!这部拍了13年的“日常戏剧”,谁看谁上瘾


作者:毛奕云
编辑:毛奕云
时间:2018-07-05 15:27

几位工作人员,几台定点摄像机,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拍摄72小时。

NHK的《纪实72小时》就这么拍了13年,连续十年同类纪录片观众满意度第一,豆瓣评分9.5,不少中国网友一见倾心,看了一部就忍不住把所有的找来看完。

有人为“活着就拼尽全力的人们”而流泪,很扎心↓

有人有感于“与生活和解”的态度,下定决心认真生活↓

还有人着迷于NHK真实而不冷酷的镜头,在短短半小时内看见去掉“日剧柔光滤镜”的真实人间↓

大概是“72小时粉“最近都开始拍纪录片了,国内有3部“中国版72小时”几乎同时上线。它们分别是SMG的《纪录片编辑室·72小时》、知了青年的《三日为期》和腾讯视频的《纪实72小时》。

后两部甚至动用了明星阵容,《三日为期》的配音是俞灏明,片尾曲是曾轶可,《纪实72小时》则是陈晓卿去职与腾讯合作后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因此挂名“陈晓卿团队”。

先不谈中国版怎么样(敬请期待下篇),原版《纪实72小时》真的非常值得安利。你所好奇的城市角落,“编剧都编不出”的平常人金句,艰难但不沉沦的人生,都让这部“日常戏剧”洋溢着不逊于日剧的魅力↓

《纪实72小时》

精彩了13年,谁才是你心目中的“金句王”?

现在看来平平无奇,回头一看却忍不住击节叹赏。是谁想出了72小时的框架,让谁走入取景框成为最大的悬念?

■72小时漫画 /NHK

跑的地方都很“接地气”,遇到的人都很“烟火气”,说的话“金句频出”,这让这部纪录片一点都不“清汤寡水”。

超级诚实的老爷爷,直言自己“以买书为乐”↓

选择在妇产科工作的医生,因为这是医院里唯一一个可以向患者说“恭喜你”的科室↓

10天内聚了3次的殡葬馆同事,强调不是“基友”却比“基友”更懂彼此↓

在泡沫破灭后失业的前公司职员,13年来辗转于各种工作养家糊口↓

因为地震流离失所的小孩,开心地说“交到差不多100个朋友”↓

曾经是僧人,现在是福岛核电站员工的大叔,坦陈自己做这份工作的原因是“没有一技之长”↓

青春美丽的地下偶像,没钱只能种豆芽生吃,她说起自己曾经“学坏了”走上歧途,不禁失声痛哭↓

为偶像摇旗呐喊的粉丝,解释自己的想法是:“没有在需要努力的地方付出过努力,所以觉得这些在拼搏着的人很棒”,另一个同伴说:“我自己好像没什么梦想,她们希望成名的愿望也就成为了我的梦想”↓

推着不言不语的妻子赏樱的老人,初衷原来是让因脑溢血失忆的妻子,在年轻时散步的公园拾起过去的记忆↓

走进每个人的人生,你本来觉得不同寻常的事,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你本来觉得光鲜亮丽的人生,其实“爬满了虱子”;你本来俯视着悲悯的人们,或许有自己的“非凡”之处,照亮自己的前路。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但72小时又总是坚持告诉你:活着本身是一件多么值得喝彩的事。

人生如戏,戏剧将在哪个舞台上演?

除了人,72小时的另一个看点是千奇百怪的选址。

■夜樱

选择取景框很重要。没有取景框,你很难看清身边正在发生什么,把生活的细节全抛在风里雨里不见来路。有了取景框,我们就能与“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制造偶遇,寥寥数句荡开世间百态。

■四国被海包围的车站

有很多素材是可以当作历史档案保存的,比如说核泄漏3年后的福岛、地下女团的生活状态、时代冲击下的街机厅和书店;

■日本最北的公交车站

更多是饶有趣味的,深夜的喫茶店、24小时营业的漫吧和美甲店、医院的便利店、赤羽的关东煮小店、樱花盛开的上野公园、日本最北的公交车站、四国被海包围的车站……

■地下女团

NHK更有一个“神技巧”,和人聊天都能把一个人的前因后果聊出来,把真心话给掏出来。在福岛的超市,他们跟随木匠去了地震后闲置的家,跟着核电厂工作的员工去了他租住的小家,观众发弹幕感慨:“一言不合又跟回家了!”

■街机厅

据周到君观察,节目组在人群中抓人的套路非常简单:“我来自NHK,可以采访你吗?”但是他们非常会问问题,而且会把描述性的话语做成画外音,防止出现“尬聊”的片段。

观众也因此非常“入戏”。每当片尾曲《川べりの家》(河畔的家)响起的时候,总有人被好听得“震”到:这是什么歌?然后就有人吐槽:为什么每集都有人问这个问题?

谨以这首治愈系的歌词共勉:

“人越长大越容易掉眼泪,那是因为一直坚信一个人也能活下去。但是知道这样太寂寞,让我们去那温柔的地方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