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是1926年中国第一部有影响力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再往后,有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铁扇公主》……
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空》,1979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1980年的《三个和尚》,1983年的《天书奇谈》,1984年的《黑猫警长》,1987年的《葫芦兄弟》。再往后,还有2002年的《我为歌狂》和2017年的《全职高手》和2018年的《斗罗大陆》等新作……
走入其中,仿佛跨入童年记忆,也跨入了属于国漫的成长之路。从今年CCG EXPO的现场情况看,国漫,也越发成为年轻人关注的重点。比如,动漫和影视联动的《快把我哥带走》,引发不少讨论;
比如,在自由发挥的白板墙上,有年轻粉丝画下了《全职高手》的主角“叶修”。而在7月5日,由腾讯视频、企鹅影视联合主办的“传承好时光,定义新国漫”主题论坛上,多位资深从业者聚集于此,一起回顾经典展望未来,探讨中国动漫内容创新的前进方向。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结在发言中提到:“国漫产业的发展和国漫用户的扩大,背后是国漫文化的支撑。”他希望可以持续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国漫,传递正向文化价值观,引发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发扬国漫优秀文化。同时,他也肯定了国漫在我国文化生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1961年获得国内外奖项的动画《大闹天宫》,到票房近10亿的《大圣归来》、筹备12年的《大鱼海棠》等中国动画电影,再到现在网络视频平台热播的各类国漫,动漫已经开始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比如,作为“国漫第一平台”腾讯视频从2017年到2018年,腾讯视频整体储备播放的国漫有110部左右,其中《全职高手》、《快把我哥带走》、《斗罗大陆》、《非人哉》等27部超级IP均获得超过一亿的播放量成绩。
据腾讯视频动漫运营中心主编徐慧宇介绍,目前国漫的受众基数已远远超过日漫和美漫。“国漫的受众更加年轻且基数大,一旦形成了圈层文化,有可能去冲击像电视剧、综艺这样主流的娱乐品类。”
而腾讯视频总编辑、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王娟透露,未来平台还会不断加大打造国漫的力度,“腾讯视频将继续加大对动漫内容的投入,以IP为核心、在全产业链上进行多元化尝试,同时加强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国漫产业市场化进程。”
其中,7月9日将上线新古风超级国漫《魔道祖师》,8月还会上线根据游戏改编的3D动画《穿越火线》。而漫游联动的《雪鹰领主》的游戏动画预计今年下半年推出,国漫年番《斗罗大陆》也将在年底推出第二部。
细数目前的搞人气的动漫,会发现不少大热的现象级国漫作品都是根据小说、漫画改编而来,比如《斗破苍穹》、《全职高手》和正在储备中的《识夜描银》等,其原作往往已经聚集了千万粉丝的关注。
改编动漫如何做到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二度创新?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罗立认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传承其实是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精神。“在做动画时,一方面要保留古风,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吸纳,这才是更加重要的。”而翻翻动漫总裁沈浩则表示动漫改编要遵循好的故事架构,只有让观众接受并且觉得有趣的故事,才是好的作品。
相比起改编动漫,原创动漫往往需要投入更大的创作精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陈波回顾了国漫的发展史,他透露,目前美影厂在原创和新拍方面都有发力。比如正在开发水墨动画《斑羚飞渡》,CG动画《孙悟空之火焰山》,新版《雪孩子》以及《我为歌狂》。而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乐平则表示,像《秦时明月》系列、《天行九歌》等表现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原创动画,都有很好的粉丝基础,“从它最早的雏形至今,是由我们的创作者和观众粉丝一起见证和培养它的成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观众审美的不断进化,动漫在制作和视觉呈现上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炫目精良的3D技术带来的大场面和视觉震撼,往往是观众选择观看一部作品的重要因素。
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奇幻史诗国漫巨制《观海策》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光学动作捕捉设备加以辅助,很大程度上弥补了3D动画动作僵硬的顽疾。《观海策》导演兼编剧胡鉴之表示,3D动画的优势在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来自影视、游戏行业的技术可以被应用到动画中”。
3D技术看似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技术的成熟运用,真的能成为判定精品的标准吗?去年的爆款《全职高手》到今年垂直类头部《非人哉》、动画《魔道祖师》都是2D作品,细腻又极具古风特色的画面风格也颇受观众喜爱。
对此,视美影业CEO朱珂表示,2D动画以美术和意境取胜。分子互动CEO徐博也表示在艺术上,2D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可以更具性价比地呈现多样的美术风格,而美术风格是动画之所以为动画的关键。3D和2D的技术是不是能为内容带来更好的加持,达到画面与故事结合的最佳效果,是动漫技术发展与运用的关键,如何做出取舍,需要从业者用心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