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话说上回王一亭《桃实图》是否让你一饱眼福?这一次小编又给大家带来何种精彩呢?
话不多说,来看这些历史文化大咖们,如何诠释周浦“桃文化”吧!
1922年,周浦首家桃园——奚家桃园建成,占地2.67公顷,原址在上世纪的浦东鸡良种场,现在的圣鑫苑住宅小区内。民国16年(1927年),创办顾家桃园,位于黑桥,现在的红桥村,占地3.33公顷。民国36年(1947年),创办贾家桃园,位于紫东高桥东半里许,占地1.87公顷。同年,创办永定桃园(又称汪家桃园),位于原永定讲寺前,占地0.40公顷。民国37年(1948年),创办姚家桃园(又称寿星农场),位于南八灶送子庵南首(现康沈路1870号),占地0.80公顷。
每年三月,桃园内虬枝著红,满眼红霞。所产桃,色泽红艳,味甜多汁,成为当时社会上流争相求购的果中珍品。解放后,周浦桃产业得到大力发展。1991年,南汇首届桃花节开幕式在周浦沈西村举行,吸引了上万游客。2002年后,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周浦水蜜桃种植重心东移,界浜、瓦南等村成为最主要的种植区域。历史上,应顾家桃园女主顾飞的邀请,很多文人雅士曾到周浦看桃花、品周浦桃,并留下不少文艺作品和人文典故。
看桃花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早年激于时事,参与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曾在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商务印书馆等作编纂工作,并主神州国光社编纂《神州大观》。历任新华艺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著有《陶玺文字合证》、《古印概论》、《古籀论证》、《古文字释》、《古画微》、《虹庐画谈》、《鉴古名画论》、《黄山画家源流》、《画法要旨》、《宾虹草堂印谱》、《画学编》、《宾虹杂著》、《宾虹诗草》等。
周浦游顾氏园(黄宾虹一九三二年绘制)
《周浦纪游诗十六首》 (黄宾虹 一九三二年绘制)
1932年,黄宾虹曾来周浦赏桃花,归后,著《周浦纪游诗十六首》、作《周浦游顾氏园》图一幅。
张善孖,(1882—1940),中国四川内江人,名泽,字善 ,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少年从母学画。1917年东渡日本。1922年起,任总统府咨议财政部佥事、国务院咨议等职。孙中山逝世后,寓居上海任上海美专教授,潜心绘画成绩卓著,与黄宾虹等组织烂漫社,先后在南洋群岛、新加坡和国内举办画展。
1932年,张善孖曾来周浦赏桃花,夜宴于黑桥,与黄宾虹等合作《红梵精舍图》。
红梵精舍图 (张善孖、黄宾虹与张大千等 一九三二年绘制)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谢觐虞,(1899-1935)字玉岑,号孤鸾,江苏常州人,词人兼书画家,诗词,书法均造诣精深,亦能骈文,书法以篆隶最工,钟鼎金文作品被誉为“可胜缶翁”。画则被张大千推为“海内当推玉岑第一。”因此有“江南才子”之誉。早书从钱名山游,为名山长婿。著作以词集为多,所作诗词清丽沉俊,工骈体文。
1932年,谢觐虞曾来周浦赏桃花,为《红梵精舍图》作题记。
品蜜桃
钱名山,(1875-1944),字梦鲸,振锽。世居江苏常州菱溪,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人称江南大儒。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官至刑部主事,后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辞官回乡,开办书院"寄园",培养了大批书画诗词方面的泰斗,著有《名山集》《名山诗集》等。
钱名山品周浦水蜜桃后作诗,称周浦水蜜桃为“仙品”,诗文为:
顾家桃熟藕花天,仙品餐来便是仙。
沉李浮瓜都退却,从来好物不争先。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她诗词功底源于家学,诗风婉丽俊逸,时有气度豁达之作。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沪上冯文凤、吴青霞、汪德祖、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一道创办了上海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一页靓丽篇章。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陈小翠曾品到顾家桃园送来的水蜜桃,在品桃后作诗《黑桥桃·谢顾飞》。诗中以各种食品口感比喻诸家诗不同的风味:杜甫的诗太苦、温庭筠和李商隐的诗太甜、韩愈的诗太硬、黄庭坚的诗太辣,唯有周浦桃的味道正好“微甘不腻清且芳”,可以“调诗肠”。诗文为:
春风忽然满敝庐,恍闻烂漫桃花香。
薄肌细理不忍掐,嫩红小白含琼浆。
论诗我贵色香味,缺一不足称诗王。
少陵味真惜太苦,温李甜腻樱花糖。
退之生硬桂花栗,山谷辛辣如山薑。
微甘不腻清且芳,王维李白差颉颃。
中原多难世味苦,得此可以调诗肠。
又到桃熟季,又赏桃画美,
又品桃味甜,又听桃人语!
关于“桃文化”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周浦发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