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3》、《拜托了冰箱4》等各个“下饭”神剧遭遇神秘滑铁卢之后,这部能够在毒舌荟萃的豆瓣上,连续四季获得9分左右评分的纪录片,再一次挽救了T酱的肥皂剧时间。
第四季聚焦的甜品不但满足了吃货们对有颜有料的需要,还顺带治愈了伤春悲秋的社会人。T酱觉得,甜品才是一年四季都特供的快乐源泉。
(本文涉及轻微剧透)
豆瓣用户 瑴 说:
如果将第四季的主厨比作艺术家,牛奶吧的女厨就像是韦恩·第伯,结合了波普艺术和美式甜齿的狂欢;西西里咖啡的爷爷有点莫兰迪的味道,年复一年专注于传统美味,从熟悉的环境中洋溢出让人倍感亲切的真诚;西班牙兄弟有着米罗一般天马行空的情感;甜品小屋则是纽约/印尼版的高更,在异地重获新生。
这正是《主厨的餐桌》的高明之处,在充满艺术表现手法的镜头下,牢牢抓住了食欲和情感的联系。
让观看的人,有一个放纵欲望的借口。
脱口秀、报纸、网络、杂志,美国所有的社交平台几乎都在疯传一间小小的甜品店——牛奶吧。
不是因为颜值,只是为了记忆中童年的味道。
连安德森·库珀都情不自禁地在节目里说了整整三分钟,关于牛奶吧的“火爆全场派”。
而此时,牛奶吧的主厨 Christina ,却刚刚获得家人的认可,成为了她想成为的人。
在此之前,Christina 只是家人眼中突然叛逆的乖乖女。
从小,父母在她的教育上从不懈怠,他们对 Christina 成绩单的要求只有A,希望她成为一个朝九晚五、衣冠楚楚的上班族。
但这不意味着 Christina 来自一个冷漠的家庭。
因为她的父母除了在教育上格外铁血无情,其他时候却开明又孩子气。
他们还拥有被烘焙包围的家庭日,嘴里、空气里,都是朴实香甜的味道。
Christina 明白家人只是不希望她把烘焙这种业余爱好当成一份职业,但比起全A带来的一板一眼的精英生活,想着虚无缥缈的金融数字,她更喜欢接地气的小日子。
所以大学一毕业,她就躲开家人去了 WD-50( 2010 年世界 50 佳餐厅之一)工作。
也是在这段日子里,用厨房仅剩的食材,做出了让安德森忘乎所以的“Crack Pie”(火爆全场派)。
但她始终觉得不对,高端餐厅的点心,不是甜品该有的样子。
精心修饰的外表,就好像是将成人世界的规则强加给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
好吃的甜品,应该是那种让人吃了能联想到童年时光的简单东西。
好在 Momofuku 的大厨 David Chang 和她有着同样的想法。
2008年,Momofuku Ko 新店开业前夕,Christina 犹豫地拿出一份谷物牛奶布丁,她很担心谷物牛奶会显得过时而幼稚,却不料大受欢迎。
对于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来说,麦片和牛奶的味道等同于童年!
不久之后,在 Chang 的支持下,Christina 在 Momofuku 餐厅的旁边开了一家谷物奶为主的甜点餐厅——牛奶吧。
牛奶吧开业前,即使是久不联系的人都赶来帮忙筹备,仿佛整个纽约都在为它的开张忙碌。
牛奶吧自开业第一天起,就一直在排队。
Christina 从不计较克数、刻度、量杯,她手中的甜品就是家庭日的烘焙,是生活本来该有的味道。
同样是发生在纽约的故事,Will Goldfarb 却如同 Christina Tosi 的镜像。
大学毕业了,他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好不容易认清了“真爱”,却屡战屡败。最后举家“逃到”了巴厘岛,才算走上了殊途同归。
他独自前往法国学厨时,同学和老师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可能不适合这个行当,赶紧滚回家吧!
但 Will 坚持读完了,以进入米其林三星餐厅 EI Bulli 作为最大的梦想。他手写了一份简历传真过去,没想到对方用尽了各种借口,总之就是不要他。
最后一次,Will 为了躲避移民局追查非法劳工而躲进桌底,给 EI Bulli 餐厅拨去了求生般的求职电话,但对方以为 Will 是要定餐位……
可能是 Will 的执着打动了 EI Bulli 餐厅的负责人,对方给了他一个为期一年的工作机会。
当渡过金的 Will 再度回到纽约时,已是今非昔比,成了抢手的香饽饽,Papillon 餐厅立刻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他和 同样“脑袋里可能缺根弦”的 Paul Liebrandt 尝试了很多在当时看来是黑暗料理的东西,比如戴上眼罩品尝、用注射器装糖果、手上带着手铐,以及真的难以下咽的食物。
自我放飞后,Will 成功地……被解雇了。
好在拥有良好声誉的高级餐厅 Cru 愿意接纳这个怪才,但纽约的美食评论家们马上让 Cru 尝到了舆论的压力。
同事们也认为和 Will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吐槽跟不要钱一样撒在他身上。
评价和口碑,对于身处餐饮的人来说太过重要,这些批评差不多给 Will 宣判了死刑,他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毒。
那段时间,即使有工作找上门,他也会拒绝。
直到妻子用怒吼逼他去工作。
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和其他人合作,在曼哈顿开了一家只有 20 个座位的甜品店。
他成功了,之前还对他挑三拣四的评论家们,这一次却异口同声地大力赞扬。
突如其来的成名让 Will 一时忘了自己是谁。2007年,难以平衡自己角色定位的 Will ,被合作人炒鱿鱼了……
能把一份事业做成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可以说是一种人才了。
沉寂一段时日后,Will 还是放不下甜品事业,他在2015年时,用最后的积蓄在巴厘岛开了一家甜点店 Room4Dessrtr。
在巴厘岛,没有人认识他。一切从头开始的 Will 就如同当地人一样,为自己的目标,虔诚地工作和生活。
故事终于可以来到 Happy Ending,Room4Dessrtr没有再倒在他时不时作出的幺蛾子里。
也许是人们的认知和口味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也许只是 Will 的概念过于前卫。
原先的黑暗料理,如今成了艺术的代表。
好在他的执着,让他的奇思妙想坚持到了被人认可的那一天。
其实在动身前往巴厘岛之前,Will 的腿部长了一个恶性肿瘤,起初他失去了厨师必备的体力。当 MUNCHIES杂志 采访问及他时,他却说:
“如果我要在厨房里死去,那也会是我自己的厨房。”
比起 Christina 和 Will,Jordi Roca 和 Corrado Assenza 的甜品之路就过于沉重了。他们一个背负着家族荣耀,一个承载着西西里岛的文化传承。
EL Celler de Can Roca 餐厅,以其高水准的品质与独特风格,在世界餐饮界广受好评。
而餐厅的主厨是 Roca 三兄弟。
但谁能想到餐厅支柱之一的 Jordi Roca 曾是让整个家族都为之崩溃的调皮捣蛋鬼。
这个爱喝酒、爱蹦迪的老三,和哥哥们差了不止一个代沟。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和大哥Joan差了整整14岁。
20岁那年,抱着“有哥哥就行了的”心态, 不学无术的 Jordi 进入 Joan 和 Josep 的餐厅工作。
事儿没做成几件,倒是搞得餐厅一地鸡毛。
Jordi 也不能理解哥哥们的事业,直到大哥忍无可忍,拜托甜点师 Damian Allsop 收他为徒之后。Damian 成了 Jordi 的转折点。
Damian Allsop 会因为他的过失对他大吼,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把 Jordi 当成老板的儿子。
这让 Jordi 感到对等和兴奋,开始将热情投入甜品中。
他的古怪叛逆的性格,居然都成了灵感来源。雨后森林里的泥土气息、刚出生的外甥身上的奶味……他一样都不放过。
通过表现色彩、强度、风味、气味,甚至是声音,为 EL Celler de Can Roca 打下了坚实的甜点王牌。
他终于在大哥是主食厨师、二哥是侍酒师的阴影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如今再看他的身姿神态,还是能感受到那副玩世不恭的态度,但下面暗藏着好的一面:无论你在做什么,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欢,有没有竭尽全力。
再将镜头摇向西西里。
这里的人们不喝卡布奇诺,他们喜欢喝冰沙。能够为意大利冰沙做最好诠释的,就是西西里咖啡。
Corrado 是西西里咖啡的第四代传人,当他的姑妈决定要卖掉这家店时,他背负起了这个可能没有结果的责任。
Corrado 起初一直在创新,不断寻找可以和冰沙结合的食材,来创造新的甜品。
比如将西西里的另一个特产牡蛎,与冰沙结合。
他还有意地去突破甜党和咸党的底线,创新了一堆舌尖上的“握手言和”。
但顾客并不想要这些,他们还是怀念记忆中的老味道。
Corrado 开始明白文化传承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他想起了杏仁。
杏仁曾是西西里经典冰沙最重要的食材,没有之一。
但因为经销商认为杏仁没有市场,农民们不再种植这种特色作物。
为了西西里咖啡, Corrado 跳过了经销商,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杏仁。
他不但说服了农民,还把西西里杏仁带到米兰美食展,让全世界都了解这个经典味道。
他拯救了不仅仅是西西里的杏仁,还有西西里传统甜品的制作工艺。
一道甜品嗦承载的或许是你的、我的、他的人生中,陡然回暖或念念不忘的甜蜜时分。
就像 Christina 说的那样,吃甜品,是为了拉长自己生命中每个快乐点的阈值。
说的通俗一点?
有时间哭哭唧唧,不如先来一口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