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沪台妇女文化周今天开幕,今年文化周与会专家学者们讨论的一项主题是繁荣家庭文化,并就家训家风、新家庭文化、社会力量服务家庭等议题,共同探讨家庭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蔡丰明在今天文化周开幕式上透露,《钱氏家训》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内家训类项目首次被列入省市级非遗名录。
《钱氏家训》是在吴越王钱镠的“八训”“遗训”和钱文选的“新家训”基础上合成的一部古代家训文献资料。“八训”“遗训”距今已1000余年,是《钱氏家训》的重要思想来源,“新家训”则汇集钱氏各支家规家训,采辑其他名人家训和治家格言,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篇章,弘扬孝亲、勉学、敬祖、节俭、仁爱、尽忠等价值观念。
《钱氏家训》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等等。重点体现了孝亲、顺天、爱民的思想。
据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共有10个大类,包括文化艺术类、表演艺术类、手工艺术类、民俗类等,家训属于民俗类非遗项目。此次上海将《钱氏家训》列入非遗项目是一个突破。因为长期以来家训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属于封建时代宗族文化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代表性。实际上家训是很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钱氏家训》起源于浙江杭州一带,但钱氏很多支脉在上海,经常在沪活动,包括开研讨会、办展览等。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家风”重立德,“家学”重立业,被认为是钱氏家庭教育成功的根源。自吴越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钱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大家族,自吴越王钱镠(852年~932年)以来家族就有族谱,钱氏精英不断涌现。
近代以来更是子孙鼎盛,曾有一个绕口令来形容这个时期的钱家“人才谱”——“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同时,在钱氏家族中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2008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个人(注重内心休养: 敬畏、自省、持重、安分)
1、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2、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3、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4、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5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6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7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zhi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注重关系和睦:次序、孝亲、不慕富贵)
1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2 、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3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4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5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6、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注重诚信普惠:公益、积善、拯济、救助)
1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2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3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4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5、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注重爱国爱民:徇法、轻利、正气)
1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2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3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4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5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6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7、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其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这句话,曾被温家宝总理引用,意思是凡是只有利于个人的事情不做,而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