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鹏先生,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南师子女中跟随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位,曾用深情的笔墨撰写了《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和50万字的巨作《父亲南怀瑾》。他在团中央中国少年国学院开设了专栏,也是青少年国学大讲堂主讲人。
还记得在2016年1月9日,南一鹏先生曾受《新闻晨报》和上海图书馆之邀,来上海开讲,当天,35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许多观众席地而坐,全程专注聆听。
最近,南一鹏先生最新的一堂公开课堂主题为《小学非小,终身为用》,在这个课堂上,南先生对家长们说,希望孩子们从小与古诗文交朋友。因为“小学非小,终身为用”,因为“这会增进他们的学识、情商和人际关系,也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品位,在心智上能独享也能分享快乐的人。”
他说,一个人必须有语言与文字的双重交流本领,这样才有为人处世的基本功夫。
他提到“六神磊磊”写的那篇“如果没有李白 后果会怎么样”,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妙趣横生”。
前些天,南一鹏先生到杭州学军中学给孩子们做了一个讲座。他的经纪人、资深少儿教育专家徐茹笑着对周到君说:“这次的讲座是南一鹏先生第一次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班主任先邀请的是我,他一听是给学军中学的竞赛班讲座,全年级第一名在这个班,去年的中考状元也在这个班,年级前20名里有十名在这班……他就说,徐老师,你以后有机会讲,让我触摸一下这些牛娃,这是祖国未来50年的希望。一走进教室,孩子们放了南一鹏先生的简介,最后的注释是:照片仅供参考,真人更帅哦。好感动!最年轻的一群粉丝!”
“南先生亦庄亦谐,一开口就逗️孩子们笑声不断,他又非常严肃地告诉孩子们,未来中国的近代史是靠你们去改写的。他从满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到白话文运动。他说:今天最开心的是我可以触摸到50年后的中国,所以我很激动!等讲座结束,你们每一个人让我摸一下手,50年后我可能不在了,但你们在。别人说看不到未来,可我看到了。40年后你们是中国的中流砥柱,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是由你们来决定……”
我们为这些言语而动容。在南先生的眼里,现在的这些孩子,是祖国未来50年的希望,所以,他在任何可以的场合,抓住机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这些孩子听,包括那句“希望孩子们从小与古诗文交朋友”。
基于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南一鹏先生和徐茹女士专门做了一堂公益讲座,主题为“小学非小,终身为用”。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南一鹏说,把表达臻于完美,是一辈子的事,是终身学习的事。语言的用词用句,往往代表一个人的知识程度。
古人对说话和说话的内容这类的事,包括了对认识字,和使用字这些事上,就确定为“小学”,也就是为人基本功的意思。这个基本功,就像练舞蹈、练武术,或是练瑜伽的拉筋热身活动,必须时刻锻炼,而且是终生锻炼,这样才能永久保持功力不会退步。
学会说话以后,再要学会把说话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这样才是完整的小学课目。至于会说话、会写作、会表达以后,真正有益于人生的思想内容,就是我们文化里的“大学”科目了。
也正因为此,我们说——小学非小,终身为用。
为什么要学古诗文?南一鹏说:“这是个有趣的问题,答案就是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小学”科目之一,能够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更好的沟通能力的人。”
语言是开口制造沟通的内容,语文是开口沟通内容的制造。我希望我讲的这两句话不让你们觉得太绕口,语言是开口制造沟通的内容,就是说我们一开口,所说的内容就是为了沟通,这是语言的用途;可是如果我们的语文学得好,我们开口说出的话,可以拥有更好的内容,更容易让人有共鸣,更容易让人去接受。
我们的古人非常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会组织小孩子学语文。一个人必须有语言与文字的双重交流本领,这样才有为人处世的基本功夫。
因为语言没有文字内涵,就不是好的表达方式。
南一鹏先生说,古诗文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无所不在,就算我们不学,也是自然而然地在语言中会用到它们。他说他在网路上看过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李白 后果会怎么样”,作者用的笔名叫“六神磊磊”,可惜不知道作者的真实名字,但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妙趣横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点其中的妙处。
作者说,如果没有李白,比如美国的化妆品牌 Revlon,中文名字不可能叫「露华浓」了。它是从李白的诗里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作者说,如果没有李白,不只是香港文艺界要受一些影响,台湾也是。黄安一定不会写出当年唱遍大街小巷、录像馆、台球厅的《新鸳鸯蝴蝶梦》来了, 众所周知,这首歌来自李白的一首诗《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歌词: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是化用李白的句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后面的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则直接是把李白的诗句搬过来了。
作者说,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困难。
比如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女朋友,你将没有词来准确形容他们的关系。你不能叫他们“青梅竹马”,也不能叫他们“两小无猜”, 这都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你也无法形容两个人相爱得刻骨铭心,这个词儿也和自李白的文章有关:“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作者还说,岂止是无法形容恋人,我们还将难以形容全家数代人团聚、其乐融融的景象,因为“天伦之乐”这个词儿也和李白有关,出自他的一篇文章,叫做《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浮生若梦”也不能用了,出处同样是李白这一篇文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千金、一泻千里、大块文章、马耳东风……要是没有李白,这些成语我们都不会有了;此外,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成语都是和李白有关的,也将统统没有了。我们中国人连说话都会变得有点困难。
我非常感谢这位作者,用心整理了这么多李白的诗文影响,也让我有机会和各位一起回顾一下古诗文的重要。当然除了李白,还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名句,都是我们日常表达中无可避免的使用着,也因为有这些古诗文的先例,我们至今也还在谱写着语文的灿烂。
■青年时期的南一鹏与父亲南怀瑾
■幼年时期的南一鹏(右二)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们
有人说,古诗文背了易忘。南一鹏说,学古诗文不要去死记硬背。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诗是从《千家诗》开始。我读的那本《千家诗》三分之一的页面,会有一些插画和小故事。一边读诗,一边看插画故事,让我在读诗时非常快乐。
此外,南先生建议,学古诗文最好先从选集读起,不要乱枪打鸟,否则反而一无所措,不一定有兴趣。
浙江教育出版社和我,和徐茹老师合作,编辑出一本涵盖多种生活体验的诗集,希望能够帮助小孩子产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这本“小学生必学古诗文129篇”涵盖了田园童趣、农家辛勤、社会苦难、情境表述、家国情怀,各种各样人生的体验,足以开拓孩子们的人生观。
南先生说:“最好的学习就是亲子共同学习。”
我建议在幼儿学习上,利用睡前读诗讲故事五分钟,增进亲子关系,也不浪费幼儿脑力;家长可以稍微利用网络做点功课,每天就这129首诗,说一个诗的故事: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母就可以说说少年就有才的骆宾王故事。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当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之时,骆宾王为他代笔写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为感人。在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马上问责宰相为什么没有早早重用此人,谴责宰相的识人不明,浪费人才。
也可以读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可以说说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颜值被唐朝的玉真公主看上而举荐他的才华。这里还可以有其他的生活教育。颜值,不是只是长得好看、风姿郁美,还是气宇轩昂、是气质出众。可以告诉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气质,如何成为让人尊重的人。
还有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童趣,让孩子们不会觉得古诗文是一个被逼迫的、可怕的科目,原来古诗文这么贴近生活。
谈到古诗文,资深少儿教育专家、古诗文爱好者徐茹说,人际交往中古诗文带给她很大的帮助。
应酬时我只需引用苏学士的:“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说完满堂皆笑,在场的宾客都把酒言欢。儿子中考前,我给他写了一个便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都在身后支持你。
工作中古诗文带给她的帮助就更大了。
我能签约南一鹏先生成为她唯一的经纪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朋友,那就是古诗文。微信聊天我们离不开它,谈话中我们经常用到它,写文章更是如此,原本需要洋洋洒洒几千字才能表达的情绪,只需要引用几句古诗文,不但言简意赅,还能精辟概括。
徐茹说: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开始背诵古诗文,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有生活情趣,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想象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还是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图片:由徐茹女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