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肆虐我国的中东部的7月中旬,魔都的天气却意外悠哉。
虽然太阳还是晒人的,可离着高温总差一口气。加上海上东南风吹拂,澄净的蓝天上白云朵朵。掐指一算,美丽的“水晶天”停留上海已超过一周了。
这天空上的“蓝水晶”和“棉花糖”因何出现,它们还能停留多久?
去年7月中下旬,上海的极端高温令人印象深刻。2017年7月21日,上海徐家汇站以最高温40.9℃,成为上海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7月18日至7月28日,上海连续11天达到酷暑日标准,即日最高气温超过37℃,成为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连续酷暑日最长的一次。
和去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7月以来,本市还未出现一个高温日。
而自从第8号台风“玛莉亚”外围气流影响下,申城的纯净蓝天飘起了朵朵“棉花糖”,登高望去,浦江两岸在“水晶天”的映衬下景色如画。
7月中旬以来,申城虽然晴热,但在东南风劲吹下,气温总差高温线一口气,天空更是像单曲循环, 蓝天白云之后还是蓝天白云。天空“高颜值”,也激发了人们用照片记录城市美景的热情。
为什么最近上海的“水晶天”维持了那么长时间?气象专家都会告诉你,风向是个关键词。
近来申城一直处在副高中心偏南位置,近地面主导风向为东风或东南风,这是海上来的风。
夏季时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温度比陆地要低,此时吹起东南风,自然会清凉一些。而且海上来的风洁净度较高,使得空气质量佳。
而且,由于上海夏天盛行东南风,因此“水晶天”在夏季更为多见。
可能有的市民会说,不对呀,往年那些“热炸了”的日子怎么不刮凉快的东南风?这就牵出了第二个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像2013年和2016年盛夏,上海被副热带高压中心直接控制,此时吹得是西风,自然把陆地越吹越热。然而今年7月中旬的这个副高,位置偏北,这就使上海提前跑到了副高脊线的南侧,而副高脊线的南侧一直是东风环流的!
加上南面不断有台风系统活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加强了东风气流,使得东南风源源不断地吹进上海。而副高中心强劲的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的概率较低。
空气质量好,则是因为是海风中颗粒物浓度相对偏低,对改善空气质量也起了很大作用。
而当主导风是东风或东南风的时候,由于还会叠加海陆风的作用,使得地面风速相对较大,也就避免了二次污染物的大量生成。
气象部门介绍,“水晶天”与副高的位置和强度有很大关系,最近副高强盛,又盛行东南风。
后期随着海上台风的生成,副热带高压将一定程度北缩。
但只要大的天气系统不改变,蓝天白云的舒爽天气就会持续。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往年一出梅就是高温,今年出梅后高温日还没有出现过,是因为今年的副高大BOSS不够强大吗?不不,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过程已经开始了。进入三伏天,从黄淮一带至江南,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都被高温炎热天气笼罩,高温覆盖面积达230万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未来几天,高温仍是中东部天气的主角。据中央气象台的中期预报,未来10天,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多高温闷热天气,持续日数可达4-6天,其中黄淮高温日数可达7-8天;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在35-37℃,部分地区可达38-40℃。
今天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京津冀一带也将逐步加入高温阵营。以北京为例,昨天最高气温仅有25℃,今天就将升至33℃,尽管没有达到高温标准,但体感非常闷热。石家庄明天气温就将达35℃,未来七天持续。
夏季天气的大BOSS无疑是副热带高压。它是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高压单体,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冬天,副高蜷缩成一团,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随着气温慢慢升高,副高逐渐扩大地盘,位置不断向北移动,尤其到夏天来临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加雄壮有力,“圈地”范围甚至可以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
在夏季,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走向背后都有副高的影子。
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但是由于气压梯度小,风力很小。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因此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天气晴朗,高温少雨,天气炎热甚至还会带来旱灾。
我国雨季周而复始的循环,都可以看到副高的“长情”陪伴。
4月到6月,副高脊线一般位于北纬19度以南,随着副高一次一次的西伸东退,华南地区的雨季也就来到了。
6月中下旬,副高将要北上了,脊线稳定越过19度附近后,如果待的稳定,那长江中下游、江淮至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将进入一段持续多雨的季节,梅雨就会开始。
7月末到8月初,副高结束之前一段时间的南北摆动,再一次发力“北跳”,来到了一年旅程的最北端,副热带高压脊线甚至跨越了北纬30度,雨带也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的雨季也最终来临。
8月中下旬后,副高强度减弱,台风活动趋于活跃,副高迅速南退,雨带也随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