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类APP已成为当前智能出行的必备软件,不过,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当你在手机上下载使用高德地图导航,在授权它为你规划路线时,手机中的通讯录和短信等个人信息也一同“授权”给它了。
今天,市消保委通报了2018地图类手机APP涉及个人信息权限评测结果,包括高德、百度、腾讯在内的5款热门App均存在不同程度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做法,这也引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逾八成消费者担心地图类APP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地图类APP已成为当前智能出行的必备软件,97.63%的消费者手机安装了地图类APP。其中,40%的消费者安装了两个地图类APP,7%的消费者安装了三个。
84.68%的消费者认为准确度高、体验好是选择地图类APP的重要因素,有7.9%的消费者选择注重个人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网络调查显示,82.59%的消费者担心地图类APP泄露个人信息。其中,23.44%的消费者“非常担心”。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是规范收集和使用。《网络信息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地图类app均会获得用户敏感授权
当用户下载使用地图类app时,一般都会弹出要求获得授权的信息,包括用户的通讯录、短信、照片、车牌等信息。据专家介绍,这种权限实际上是一种安全机制,用于限制应用程序对于终端系统中某些具有限制性功能的使用。
以安卓系统为例,Android系统随着版本更迭,权限数量一直在变更。以目前受众最多的Android6.0 (API-23)为例,总权限338个;普通权限( Normal Permissions ) 57个、敏感权限( Dangerous Permission,即会涉及用户隐私,且需要用户进行授权对权限)共计11个权限组 29个权限。
实测中,各app敏感权限数量各不相同。安卓系统中,腾讯地图获取敏感权限数量最少,只有7个;百度地图获取敏感权限最多,为14个。另有搜狗地图、高德地图、图吧导航获取敏感权限的数量分别为10个、11个、13个。
不过,专家指出,不能单纯通过应用所申请权限数量的多少,去评价一款应用权限“申请及使用”的合理性。权限与功能密切相关,功能越多,所需权限可能也会越多。但是,在实测中5款app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在百度地图app里,开发商获取了消费者“发送短信”的敏感权限,但是,工作人员关掉此授权后,app里仍然可以共享地图信息,发送短信。“既然不授权也可以发送信息,为什么还要消费者这一授权呢?”对这一问题,百度代表现场表示:回去将进一步核实,如果确实不需要这一授权,将进行关闭。
另外,高德地图需要获取用户的通讯录和短信授权,但是实际操作中没有发现相应的功能。而且,如果用户一旦授权,高德将永久性获取该权限。对此,高德代表现场承认,确实在之前的版本上线时,就进行了这样的设置,后期更新的版本也并未做出改变。将进行排查,如果确实用不到,将关闭这一授权申请。
对于上述app获取用户授权的行为,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像是请钟点工上门打扫房间,如果你直接给她一把钥匙,就不用麻烦自己每次来给她开门了。但是方便归方便,你不能保证她拿了钥匙,只打扫卫生,不干其他的事情。授权就是这把钥匙。”
市消保委:开发者应规范授权 诚信经营
市消保委指出,目前APP使用已经普及化,涉及到信息搜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对APP开发者来说,缺乏相应的具体规范。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是APP开发者诚信度的体现,呼吁尽快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
比如app普遍缺少让消费者“一次性授权”的选项。本次评测发现,与消费者个人隐私关系度密切的通讯录、短信等敏感权限,如果消费者一旦授权,APP将永久性获取该权限。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系统设置的后台将其关闭,但入口较深,一般消费者并不知晓。
市消保委表示,APP开发者诚信度越高,消费者体验度越好。对于个人隐私关系度密切的通讯录、短信等敏感权限,建议APP开发者能够提供“一次性授权”的选项,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
同时,为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涉及到个人敏感权限授权时,应该考虑到这些权限可能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