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姜文的失望中,大家开始了对另一位华语大导的期待。
就是张艺谋的《影》。
从曝光主创阵容到公布海报、从放出预告片到确定档期,《影》的每一步都牵动媒体和影迷的心。
近日,在广大影迷的猜测中,《影》终于定档:9月30日国庆档。
这部新片还没上映,期待值就出现两极分化,特别是在看到主演阵容、海报和预告片后。有人大赞海报和预告片的视觉风格,称张艺谋要老来俏了;有人一看到邓超、孙俪、郑恺还有吴磊、关晓彤的阵容后就开始“默默捏把汗了”。
这次是老谋子恶评如潮的《长城》之后的翻身作,还是又一次的滑铁卢呢?
根据目前曝光的预告片和大家对原著的了解,《影》大概讲的是一段三国的权力故事。
电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朱苏进的剧本《三国·荆州》。
从预告片来看,影片讲的是邓超一人分饰两角的真身与替身的故事,替身在外抛头露面承担生命风险,真身躲在暗处运筹帷幄为主公(郑恺)出谋划策。
一方面,邓超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似乎都扑朔迷离:
为主公效力,但主公似乎是个阴险的政治家,两面三刀↓
小艾(孙俪)为其妻子,但同时与真身和替身都维持夫妻关系,既与真身琴瑟和鸣,又与替身共舞:
另一方面,邓超饰演的两个角色似乎都面临着“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的自我质疑,甚至可能想取代对方取其性命:
显而易见,权谋大戏中穿插的是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关系认同的探讨,人心对自我的挖掘。
这样的剧情设定说是精彩,可是也容易落入不知其所云的窠臼,其实张导也不是第一次强调艺术特色就忘了好好说故事,更何况中国观众向来对身份认同的话题不敏感,很难被代入。
难怪有人说了“一般烂片都爱用天下虚实这种大词”,由此预定该片烂片扑街的结局↓↓↓
要知道,看故事永远是观众看电影的第一诉求,在讲故事上如果有疏离感很容易就被观众判了死刑。(参见《邪不压正》)
相比于剧情,更要命的可能是演员,目前大家对于该片的担忧都来源于综艺出身/只适合小银幕/资历尚浅的演员们。
但其实,这部片子可是集结了五大影帝(张艺谋、邓超、王景春、王千源、胡军)和一位视后(孙俪)。
邓超坐镇主角,一人分饰两角。尽管已经有影帝身份加持,很多人似乎已经在他的“we are 伐木累”和放飞自我的表演中忘了那座金爵奖杯。
娘娘孙俪尽管在电视圈的地位已经不用说了,但总有人“叫嚣”娘娘不适合大银幕,可能只是不适合她老公做导演的大银幕吧。
郑恺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小猎豹”的综艺定位,吴磊和关晓彤,就更不用说了吧。
好不容易看到了王千源、王景春和胡军,但又被担忧戏份太少起不到作用。
总之影迷朋友们就是怎么看就怎么担忧。
不过导演说了“这次的演员都很会演戏。”
可能是自吹自擂?
据已经看过全片的媒体说,(最令人担忧的两位)“努力还是能看到的”、“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堪”。
正如这篇原文说的“大概在张艺谋面前也不敢耍大牌吧,所以大导演们还是多管管小鲜肉吧,总比他们在烂剧瞎折腾、养脾气能多些成长”,与其抱怨国内演员青黄不接,不如多给他们些成长空间与机会。
观众都没耐心的话,怎么让演员有耐心呢。
不少影迷都认出来,这次的《影》很像日本大导黑泽明的《影子武士》。
不仅名字和黑泽明《影子武士》很像,剧情也同样讨论替身与真身的故事,而且视觉风格上,强调黑白的《影》恰恰与色彩浓烈的《影子武士》呈现两种极端。
毫无疑问,这次的新片是迷弟张艺谋对偶像黑泽明的又一次致敬。
张艺谋对黑泽明的崇拜在圈内广为人知,不仅有不敢跟黑泽明说话的萌萌哒迷弟事迹,在黑泽明1998年过世后,张艺谋还特地撰文纪念黑泽明。
当时,张艺谋称以黑泽明作为自己的盾牌,来面对外界的怒斥。(两位导演都面对过本国人民称其作品讨好外国人的指责。)
时至今日,电影工作者不仅要面对本土性和国际性的处理问题,更要面对新一代观众的审美差异与兴趣点的转移,而观众品味的转变可能更预示着老一辈导演时代的离去。
然而,真正的艺术是不以时代的转移改变价值的。希望这一次的老谋子,能向黑泽明看齐,拍自己想拍,即使拿饺子喂猪也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