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行土布”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元年间起,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将自己的棉纺织工艺带到这里,
使庄行成为上海土布的发祥地之一,有“衣被天下”之美誉。
2009年庄行土布染织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
但在大调研走访中,不少调研对象反映:自80年代以后,大量化纤布料走进百姓生活,款式和颜色都优于土布,原先庄行境内户户植棉、家家织布的传统正逐渐被淡忘。庄行土布染织技艺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巨大压力。
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No.1 原材料只减不增
一方面由于棉花的经济产值不高,棉花种植户逐年减少,原先用于种植棉花的农用地,现已改种水稻、油菜花或蜜梨等产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由于土布的制作工序相对繁琐,产量不高,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土布染织,造成土布布料只减不增。
No.2 传承人青黄不接
一方面,能熟练掌握全套土布染织技艺的上海市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仅有一人,且现已80多岁高龄瘫痪;而掌握部分棉纱织布技艺的手艺人,散落在各个村落中仅150人。另一方面,土布工艺的复杂繁琐,且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让年轻人对土布制作工艺望而兴叹,现有35岁以下的土布传承人不足50人。
No.3 商品经济滞后
一方面,以庄行土布为主要元素打造的在民俗地和旅游超市,由于土地性质原因目前处于关闭整顿状态,影响了土布非遗的推广效应。另一方面,2015年庄行镇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开发了一批融合现代元素的土布产品,如:土布时尚服饰、土布家居系列等,但目前没有展示场馆,创意产品也未形成商品经济,滞后了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增加老百姓收入的步伐。
■ 原民俗地和旅游超市
该如何帮助传统非遗走出困境?
一是开设土布手工课程
现场教授和对外授课,教大家制作土布贴画、土布包包等手工,在制作中感受土布的魅力,体验手工的乐趣,传播非遗文化。
二是系统开发土布产品
请专业团队对庄行土布进行系统打造,开发系列产品,融合现代元素,打造适合现代人审美的土布产品。
三是注重产品品牌包装
注册商标,目前庄行土布商标名为“庄行格子”,设计制作产品包装,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形象,让产品价值提升,让大众认识加深。
四是设想打造土布文化村
设想在景区核心区内打造土布村,凸显土布村主题,重现家家户户纺纱织布的场景,兼具土布集中生产地和游客参观游览的功能。同时,村里还需大量种植棉花,形成观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