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丨曲水流觞传佳话 特色小镇续华章


作者:朱家角发布
编辑:丁夏
时间:2018-07-30 09:30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地处苏浙沪交通要枢,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

朱家角,宋元时名为朱家村,明万历年间建镇,名为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后,俗称珠里、角里、朱家角。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让朱家角历来商贾云集,曾以标布业著称,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

朱家角,小桥流水,河网密布,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美称;“曲水饮流觞,角里文韵长”,被誉为千古佳话。

朱家角,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国家生态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6年,朱家角获评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当前,朱家角积极探索“文创+基金”特色小镇建设,紧紧围绕打造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典型示范镇和淀山湖世界湖区核心引领镇的定位目标,续写崭新篇章。

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朱家角,探索朱家角打造中国特色小镇的典型创建之路。

三生融合

“朱家角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依托良好的自然风貌资源,努力构建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格局,将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采访中,朱家角镇党委书记高健对记者说。

据高健书记介绍,朱家角镇在生态治理与修复、风貌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三方面做足文章。朱家角拆除各类违法建筑,消除黑臭河道,积极打造环境更加优美的家园;全面完成淀山湖防洪大堤及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了滨湖水生态、水景观环境,实现了还湖于民;出台《关于保持和彰显朱家角特色小镇特色的指导意见》,确保在朱家角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延续原有风貌格局;以荣获国家级最美休闲乡村和上海市首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张马村为核心,通过整合提升“四园一岛”等休闲度假资源,集中建设沈太路、沈砖路农业景观廊道,兼顾沿线六大休闲村落,打造一个具有核心景观、核心产品、核心品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农业旅游综合体。

成效如何?记者来到朱家角古镇风景区一看究竟。步入景区,河道如织、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游船如梭的景象映入眼帘。登上游船,桨橹轻摇、水声潺潺、微风扑面、心旷神怡的感觉沁人心脾,自己完全置身“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江南美景。沿河而行,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建筑依水而立;玉树葱葱,花草芬芳的美景呈现岸边。登上河岸,商铺林立,繁花似锦,“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胜景显现眼前。

朱家角,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古镇。放生桥,始建于公元1571年,是上海地区现存最早、最大的五孔联拱石桥。现在每天,放生桥上游人如织,争相前来目睹古镇风貌。记者穿行在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第一街——北大街,窄巷曲径通幽,石板逶迤连绵,老式店面林立,大红灯笼高挂,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文化传承

“朱家角创建国家特色小镇工作主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好文化传承文章。我们在传承古镇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文化精品,通过举办系列文体节庆活动提高影响力。”高健告诉记者。

朱家角拥有灿烂的历史传承,明清两代共有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士谔、报业巨子席裕福、画僧语石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国时期,镇上有民众教育馆、书报社、戏院、书场等文化场所,有咏珠社、韵声社等文艺结社、民间艺人活动。还先后有《珠溪》、《薛浪》、《骊珠》等20多种报刊出版发行。

今天的朱家角正以更加谦逊、更加科学的态度,弘扬着这笔不朽的历史文化财富。目前,全镇拥有“田山歌”、“摇快船”、“船拳”、“酱园技艺制作”、“淀山湖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1个非遗基地,以及放生桥、泖塔等91个文物点。“韵声社”京剧角、文学角、书画角、健身角、早茶角等民间文化活动资源丰富。民间藏书列入上海市文化年鉴并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编,朱家角镇被评为“上海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批高品位的文化艺术展览室、创作室相继落户朱家角,包括朱家角人文艺术馆、朱家角水乡音乐馆、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室、上海证大朱家角艺术馆、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延艺堂、以及尚长荣、李斗植、颜正安等文化艺术名人工作室。谭盾先生的水景音乐《天顶上的一滴水》、昆曲王子张军演出的园林实景版《牡丹亭》,更增加了古镇的文化气息。

朱家角引进和创办国际和国家级知名文创产业展会和活动,连续举办多届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淀山湖文化艺术节。朱家角立足“我们的节日”,在举办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系列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了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朱家角水乡音乐节、放生桥之声艺术节、一唱雄鸡天下红丁酉鸡年油画展、沪港深水彩作品巡回展、戏曲人物画邀请展、岑振平水彩画展、海色波光——上海•彼得堡当代油画比较研究展等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朱家角的影响力。

特色产业

“朱家角致力于文创+基金双产业的培育壮大、互动融合,持续打造特色产业功能。”高健说。

据记者了解,在文创产业方面,朱家角加快推进古镇创建5A级景区工作,开展古镇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研究;推进文创产业管理、服务、招商功能一体化,接洽腾讯音乐公园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创产业项目,推动海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荐5家企业申请区级文创企业,1家企业获批市级文创扶持资金。

基金产业方面,青浦区加大支持力度,将朱家角纳入青浦区创新基金产业园范围,享受特定区域基金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将新成立的青商创投基金落户在朱家角,拟成立的金融联合会也将注册在朱家角,并争取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注册优先推荐落户;朱家角建立了上海股交中心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培育扶持上海理业金服公司发展,同时积极对接云峰基金、巅峰智业、东方财富等基金行业龙头。

文创+基金融合方面,青浦区正着手设立区级文化发展基金,初步形成基金管理办法,引导资本力量进一步挖掘与提升文创产业价值。

转型升级

“朱家角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坚持存量资源利用优先、不搞大拆大建,通过对存量资源的集中统筹和盘活利用,加快区域转型升级步伐。”高健介绍说。

针对特色小镇核心区4家市属企业的闲置厂房,朱家角主动加强与市属企业沟通,引导支持其向“文创+基金”方向转型,目前已分别与仪电集团、光明集团就相关闲置厂房转型发展文创产业园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引进培育青年画家创作室、青年艺术家设计室等一批文创项目;针对区级闲置资产上海财苑宾馆的盘活利用开展多次专题研究,初步考虑将其纳入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体系中,并待朱家角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等出台后进一步谋划研究,实现对该区域的土地复合利用。

朱家角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二次开发,朱家角工业园区申请列入了市级产业结构重点区域调整项目,目前调整方案编制完成并已获批,朱家角制定了相关政策意见,着力打造“4+X”产业格局,推动工业园区向综合产业园区升级、向生态型商务园区转型。

“朱家角围绕打造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典型示范镇和淀山湖世界湖区核心引领镇的定位目标,着力吸引高新、高质、高端文创要素集聚。”朱家角镇党委书记高健坦言,“‘文创+基金’正为朱家角特色小镇注入动力能量,加快推动文旅、商旅、体旅融合发展,提升朱家角古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文化与资本在小镇里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给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预留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来源:朱家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