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巴,吃下太阳!闭嘴吧,吞下太阳!张嘴巴,吐出太阳!让太阳带着你的嘴巴,翱翔。““脑袋生锈了就变成了石头,玩木头人的孩子也变成了石头。钟不动了也变成了石头,如果世界定住了都变成石头。”
8月6日,在第13届课堂内外杯创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创新作文作家大讲堂上,参赛的选手们现场5分钟作出了很多充满奇思妙想和童趣的小诗,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先生这位写过1000多首诗诗人也赞不绝口。
大赛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等共同主办,吸引了全国96万名参赛选手参与。 今年大赛不仅比拼作文,还考写诗!试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课堂内外资深编辑等专家教授组成的命题评审委员会拟定,要求选手阅读三首中外古诗和现代诗,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和一首小诗。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悟是评判的主要原则。
“什么是一首现代诗?你们多少知道一点,我是多少不知道一点。”树才讲诗,也是从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咏鹅》讲起。古体诗要求押韵、平仄、对仗,那么,现代诗与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两者没什么不同,都是诗,只是现代诗形式更加自由随性。”他以巴西诗人卡洛斯·安德拉德的《在路的中央》、日本诗人金子美铃的《石头》举例,现代诗也有韵律和节奏,甚至可以用重复,让诗句充满力量。现代诗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0多年,胡适、徐志摩、戴望舒,他们的诗入了教科书,自然要读,但中国还有一大批出色的诗人,北岛、多多、芒克、顾城、海子……这些诗人的作品也只得同学们认真赏读。
树才认为,诗歌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是空气、是尘埃,是星星发出的光芒。他向同学们朗读自己的新书《一位诗人的诞生》中收集的中外优秀现代诗,用7岁女孩致敬诗人严力《还给我》一诗的作品,传递着一种理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学习写现代诗,先要沉浸在一首好的诗里面,一个字一个偏旁去理解消化。”树才认为,模仿是最快的方式,学习《在路的中央》,你就可以写在讲台中央、在水中央......有无数种选择。写诗就是写自己的感觉,写自己的看见、听见,各种奇妙的想法。他介绍自己的写作经历,鼓励学生大胆写,甚至“乱写”。
“我曾经为指甲刀都写过三首诗。生活中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作为写诗的对象,写诗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便是诗。一个字,也是诗。”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贵良教授是大赛的评审委员之一,他认为,中考、高考不要求写诗,并不是歧视诗歌这一文体,而是诗词的评判标准不好统一,个人性观点较强,不利于考试公平。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诗词大国,有写诗的传统,本届创新作文大赛另辟蹊径,把写诗纳入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因为它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而且诗歌是一种更优美、灵动、简练的语言,也可以充分训练和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过他也谈到,“在阅卷打分过程中,我们还是更偏重于考量学生文章的好坏。因为诗歌的难度对于中小学生确实较大,很多同学的旧体诗写得像打油诗,现代诗写得好的更少,能看到一两句好句子就很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