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对双胞胎姐妹溺水遇难的新闻刷屏了……
8月5日,下午3点左右,北京一对8岁双胞胎姐妹裴元瑾、裴元桐在山东青岛黄岛区万达公馆对面沙滩走失,两姐妹身高1.2米左右,走失时身穿花色游泳衣,没有穿鞋子。随后,家人报警求助。
在多方全力搜寻后,8月6日中午传来了双胞胎姐妹中姐姐的遗体被找到的消息:
下午,妹妹也被找到了……
据遇难姐妹的妈妈称,当时她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沙滩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下午三点左右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
这位母亲最初一直以为是孩子去靠近海边的地方玩耍,一直不相信她们会掉到海里,毕竟自己距离两各孩子并不远,如有意外,孩子会挣扎,会向身边的人呼救求助。
青岛当地的记者采访边防派出所时,接线人员称,发生溺水时,儿童有可能并无明显挣扎迹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正常人发生溺水意外,总是要使劲儿扑腾,向周边人呼救的吧,怎么会没有明显挣扎迹象呢?
很多电视剧,得背锅啊!看,还能喊自己抽筋了呢↓↓↓
实际上,真正的溺水非常安静,看起来跟玩水差不多!!!关于溺水的常识科普,第一就要学会辨别溺水!
不会游泳的人入水只会扑腾两下,两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溺水反应,这时手臂忙着划水,根本不可能伸出水面,鼻子嘴巴也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一旦爱闹的小朋友突然安静下来,或者有人站在水里两眼无神,对你的话没反应,必须赶快想办法施救。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溺水者在成人和儿童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儿童溺水方面很多人经常会发生误判,因为儿童溺水有一个特殊的表现,叫作“寂静溺水”,“就是孩子漂在水上,他的身体并不是浮着的,而是半直立的状态,可能有一部分头部比如头顶还露在水面上,但是面部是浸在水平面以下,有的时候不会伸手呼叫,身体也没有任何挣扎,事实上他已经溺水了。”
据悉,溺水的时候机体会本能地现保护呼吸系统,所以,孩子就可能无法呼救的“寂静溺水”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尽快把溺水的孩子救上岸,实施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大家感受一下——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8、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周到君翻阅资料的时候,也看到不少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惊险经历——
其实周到君大概两三年前有一次去游泳馆游泳的时候,中途因为岔气呛水,一下子在水里“站”了起来,但因为已经在深水区,脚碰不到地,虽然靠着岸边,但第一时间没能抓到壁沿,印象里,除了使劲踩水上上下下地折腾,真的是一个字都没能喊出来……好在很快就爬上了岸边,这时候才发现,救生员手里的救生圈已经准备要丢下来了……
那么,正确的急救“姿势”是怎么样的呢?周到君整理了一下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急诊夜鹰曾经发过的一段科普,大家好好学习、复习一下——
1、对于清醒的、有呼吸有脉搏的人:
打 120,为其保暖,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或送医院。
2、对于昏迷的(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的人:
打 120,清理口鼻异物,侧卧,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的情况,必要时做心肺复苏。
3、对于昏迷的、无呼吸有脉搏的人:
此时只需为其开放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让其侧卧,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4、对于昏迷,无呼吸无脉搏的人:
立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也就是进行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同时拨打 120,并持续做心肺复苏,直到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值得注意的是,“控水法”并不可取。因为溺水之后人无法呼吸,本质上造成生命危险的原因就是缺氧,那么当务之急一定是“恢复氧气供应”,而氧气正常的循环又离不开心和肺,所以,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恢复心肺功能。
如果只顾着排水,很容易错过了心跳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而且“倒挂控水”等方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