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下一站幸福:打造一座“滨江梦创小城” ——2018年江川区域发展论坛举行


作者:张莉 殷熠为
编辑:殷熠为
时间:2018-08-09 14:13

江川路街道,俗称“老闵行”,诞生了让上海人自豪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被称为上海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

但近些年,作为闵行区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江川地区的发展也遇上了种种瓶颈。如何通过转型更新,实现再度复兴,便成为了每一位江川人的奋斗目标。

7月31日,“智造双创筑未来,生态人文新滨江”——2018年江川区域发展论坛,就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B109演播厅举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的多位嘉宾携手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办事处共同探讨在上海市、闵行区的新一轮规划部署下,如何实现江川区域“四大提升”——城市提升、科创提升、园区提升、产业提升,实现江川历史价值再复兴。

充分发挥双创基地集聚效应

“我认为,江川路街道可以充分挖掘制造创新动力源泉,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主体作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产业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整体调整升级,加快推进零号湾等双创基地建设,形成全球创新创业的集聚区。以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成为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巡视员  张锡平

通过剑川路商务区、零号湾创业园区、滨江青创社区引领科创功能升级,“东西联动”,全力推进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东片沧源地区规划为科创中心战略引领,依托交大校区、紫竹园区和零号湾,以存量工业作为重要拓展空间。西片昆阳地区规划为嵌入式产业转型区,以点带面,嵌入产业服务和研发空间。

中片华坪地区规划为科创人群的高品质配套区,通过宜居设施的新建和完善,促进科创人群的定居。未来一个以零号湾为核心区,近60万平方米,可吸纳5万科创人才,数百家产业研发机构的双创大平台将在这里崛起。另外,还将加快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转型改造。

“一湾落九子”推动高端制造业

“作为闵行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主要承载带,江川区域将定位为南上海高新智造带,以双城双谷、两镇三基地相串联的“一湾落九子”空间布局,形成“航空母舰”驶向全球,推动闵行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企业主体应携起手来,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发扬传承光辉历史的基础上,走向新的辉煌。” ——闵行区副区长吴斌

江川坐落在闵行南部,黄浦江在这里转过一个90度的弯角,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江川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6月发布的《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2.0版》指出从2018年至2025年期间闵行区产业布局,以“一区两带”为统领,其中的南上海高新智造带便是江川的机遇,它还有一个形象的形容“一湾落九子”。这其中的两子,就是坐落于江川区域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零号湾。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位于江川区域的西端,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闵开发从1992年投入1个亿,产出2.8亿,逐步发展为目前投入10亿产出730亿的优秀集约化园区,单位平方公里产出在全国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然而这并非闵开发的终极目标,在最新三年行动计划中,老牌工业园区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探索产业更新之路同时,还将每年重点拓展1—2个新的产业园区项目,创新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

依托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校与闵行区的技术、科技合作覆盖很广,涵盖了科技前沿、创新创业、民生工程等诸多领域。这些进行中的合作项目,很多都位于江川路街道。我认为,在未来可以全面推进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既有技术合作,培养前瞻性科技成果。因为合作既有利于助推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有利于江川区域发展升级,提升区域品牌建设及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多元创新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发挥学校科技转化成果,推动发展卓越江川。”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江川区域,推动着闵行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为闵行经济转型、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社会发展进步等提供坚实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对闵行、江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城市功能,保障改善民生,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交大-江川”学区举例,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杰出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水平对江川基础教育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一批学校优质发展,为江川百姓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江川路街道以区域党建为模板,深入学区内各学校,在配套政策、人员流动、管理机制、工作制定上做好大调研,研究学校差异性,制定互帮互助方案,彻底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还“江”于民,创造生活新体验

“哪里有好环境,哪里有好风景,哪里就有新经济。为推动滨江沿岸的景观环境和双创空间的改造,华谊集团率先行动起来,已启动染化厂地块滨江开放式街区的设计。改造将保留工业遗迹,保护工业历史建筑,与现状资源整合。力争促进江川区域科创、文创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人数。并完善区域功能,补充区域功能配套,促进区域配套商业、办公物业等发展。同时,作为滨江改造的一环,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体验。”——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顾立立

还“江”于民,是江川滨江整体更新的一大亮点。滨江绿带将分“公园体验段”、“工业记忆段”两大主题建设。它将串联起沿线城市公园、活力球场、历史节点、公交站点和自行车租赁点,成为近郊最具规模、最原生态、最工业风的公共游憩目的地。正在建设中的滨江公园,将保留原有轮渡建筑及码头平台,规划植入休闲游憩功能,计划打造成闵行最具规模的滨江公园带。

沙港滨河空间将被打造成为野钓和露营的空间;中期可将东川沿线两侧包括紫藤宾馆、闵联储运公司、上港道路工程公司以及古藤园进行整体打造,形成野憩节点。远期逐渐腾退沿线企业。营造相对连续的滨水岸线,注重沿线工业建筑的保留与改造,形成有趣味的开放空间。

做强实体经济,打响中国制造品牌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闵开发有三个100%。100%的土地都使用过了,招商引资时100%是外资企业,100%是制造业。闵开发目前外资企业占比达到40%,拥有5个世界级研发中心。在闵开发里,没有虚拟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我们只保留最好的企业,为打响中国制造做出自己贡献。”—— 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冯晓明

众所周知,江川被称为上海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有着上海人自豪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低效制造功能显然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更新换代,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附和品质餐饮、人才公寓、文体空间等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可以使江川成为兼具竞争力与魅力、保留高端制造,并提供创新研发空间的现代化区域。

以闵开发知名的跨国公司亨斯迈为例,闵开发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企业之一,从单纯的聚氨酯生产工厂转身成为了拥有先进科技的研发机构。2013年,设立了一座世界级水平的亨斯迈亚太区新材料研发中心,预计今年亨斯迈的亚太区总部也将落户闵开发。

零号湾创业园区,以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万众创新为宗旨,为创业者提供适合初创企业起步的生态园区以及相应的创新加速器和接力器。目前孵化的项目总数为525个,累积创业者人数3500、整体项目融资总额超过7亿元。未来,将实现技术、人才、资本、环境四大要素的有机结合,打造科创文创新载体。

打造优质生活服务设施

“提起大学周边的生活环境,大家总是想起杨浦五角场的大学路,那里云集各种美食、时尚小店,备受学生和白领青睐。未来,在我们江川的环交大地区,也将打造一条时尚生活街区。

现在,我们企业对环交大86平方公里的用地情况基本摸清,一些工业用地将逐步转变成为城市服务导向。配合嘉闵高架、虹梅高架的投入使用,地区交通环境会进一步优化,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届时,无论是周围环境也好,公共服务配套也好,一定不输给任何区域,会给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带来质的飞跃。” ——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源

在江川环交大地区,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沧源科技园与剑川路商务区这对环交大“双壁”。沧源科技园位于交大、华师大周边,吸引了大学生来科技园创业。同时,借助两所名校的效应,也吸引不少企业落户,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的新路径。科技园还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指导,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政策指导,设立“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科技联络员、辅导员及企业跟踪制度,定期对科技创业企业进行回访。

剑川路商务区,则通过与公园绿地的复合建设,形成具有魅力的就业地区,两者相互联动,成为江川梦创功能的核心载体。目前在建的一期项目包含办公、商业、长租公寓、文化中心等多业态融合的综合体,将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服务平台、科创产业综合体。此外,项目还包含一座规划约9.2万平方米的龙湖天街购物中心,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生活配套服务。

三大地域特色助力未来

“江川路街道回应闵行区提出的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提出打造“滨江梦创小城”,切实担负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南上海智能制造带核心承载区、南上海滨江文化核心区等历史使命,未来,我们将把江川建设成生态滨江之城、科技创业之城、文化底蕴之城、社区宜居之城。全面推动城市更新,实现江川区域历史价值的再复兴。”—— 江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文辉

江川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积淀的成熟街区,尽管在发展中还是面临诸多现实瓶颈。比如成熟社区改造难、公共服务设施能级低、路网结构尺度大等。在这里工作的人每天下班往市区 “跑”,造成了交通上的“潮汐式”拥堵。

但是,正是这些制约着江川参与闵行乃至上海的新一轮发展的瓶颈,也倒逼着江川人拿出更好的方案,重新定位江川区域的功能,规划未来江川蓝图走向。本次论坛中,来自企业和政府的嘉宾、学者,依据江川地区的经济、文化特色,为江川“量身定制”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向公众展示了未来江川“滨江梦创小城”的美丽愿景。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