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国王”朱琳66岁了还是这么美,不相信9月19日可以去东艺听她现场朗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邱俪华
编辑:邱俪华
时间:2018-08-09 20:22

9月19日,文学朗读音乐剧场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将由两位极具特点的艺术家,中国著名演员朱琳与法国大提琴家索妮亚·维德·安瑟顿联袂演出。

1986版《西游记》中扮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今年已经66岁了,退休之后,她将心血倾注于自己热爱的舞台剧和有声小说领域。这是朱琳第一次以纯文学朗读和现场音乐结合的形式演绎世界经典。

朱琳饰演的《西游记》女儿国国王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今天下午,朱琳来到重庆路的大隐书局参加观众和媒体见面会,关于“女儿国王”,她坦言自己的艺术人生早已越过了那个阶段,当下的她想要更“小众”一些。

问1:为什么会选择做一个音乐朗诵会?

答:我想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选择会不一样,我很喜欢“求其上者得其中”这句话,这是我最艺术上对自己的标准,我心里知道,我现在这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所以参加了这个朗读会。做朗读会和拍电影电视剧是非常不同的,我没有镜头,也不再靠造型服饰和眼神来吸引观众,我在台上唯一的工具就是语言和声音。这条路非常窄,但是就在这里面,可以把艺术的质感挖掘得非常深。选择这种“小众”表达,是因为现在时代不同了,戏剧和影视的手段也更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多样了,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多样了。

问2:小说朗读和大提琴在一起,这会是一个戏剧作品还是音乐作品?

答:这不是传统意义的戏剧,也不是传统意义的音乐表演。应该说是一个这形式上全新的、从来没有过的文学朗读剧场,是一次我和音乐家共同的舞台创作。所以,我不想观众误会这是一个配乐诗朗诵,不是的,就是一次现场演出,是非常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非常新的表达方式。

大提琴在舞台上将会是多功能的,而我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则是讲述者,我们会在台上互相配合,一起把作品传达给观众。

问3:小说的篇幅很长,你会在舞台上怎样解构和处理茨威格的这部小说?

答: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我和索尼娅回会融合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为大家讲述我们所理解的茨威格。

问题4:从《西游记》里家喻户晓的女儿国王到“小众”的音乐朗诵剧场,会不会担心观众的接受度?

答:我特别珍惜那些带着童年记忆、喜欢我的观众,很荣幸我的电视剧给了他们青春的启蒙。还有一种观众,更专业,比如我之前就遇到过专门研究伯格曼的观众,为相信上海9月19日这天,恐怕也会有这样的观众,他们是期待来体验语言魅力的,他们将是一群能听得出我的逻辑重音是否准确的观众。

还有一种观众是如果要来剧场看戏,就一定会先读原著,然后再来看看我是如何表达的观众,如果遇到这样的观众,我还是会有压力的,不过我内心也我希望这个市场能够培养更多这样的观众。

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文青,只是表面接触到艺术而不能够进入艺术的思维,未免浮躁。你可以从文青起步,但是不能止于文青,还是要以能理解大师,理解艺术为目标。

问题5: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像音乐朗读会这样的“高雅小众”的艺术对于大多数还在为“房租”和“月光”犯愁的他们来说太奢侈了,你怎么看?

答:温饱有压力,也还是可以喜欢艺术。其实每个人要学会内观,你要经常静心想一想,什么是我特别向往的,我要如何接近它。做艺术就是心里有一种愿望,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你要排一排,我目前的生活阶段,什么最重要,是拼命工作赚钱还是好好谈一场恋爱。是钱更重要还是自己的精神需求更重要?这些都要自己想明白。就像读书,我从来不觉得,读书是可以号召和分享的,这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没法分享,就是很个性化的事情。对艺术欣赏的选择也是一样,你要问自己真的喜欢什么。其实艺术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身边,你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心打开。

其实反观我们自己作为创作者也是一样,现在大家都太浮躁,都追随热点去了。其实如果是东西是好的,是否不必太在意它是否大众还是小众,就像我这些年在北京一直在做广播小说连播、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这些,可能现在大家都觉得很“古老”了,可是你播播看,还真的有人听,很多年轻人喜欢。


朱琳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个文学朗读音乐剧场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后几十年,同名电影、话剧更是盛演不衰,小说讲述了一个始终忠于自身情感,甚至把这种情感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女子,她的激情和隐忍最终在文学史上刻画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今年9月19日,文学朗读音乐剧场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将由两位极具特点的艺术家,中国著名演员朱琳与法国大提琴家索妮亚·维德·安瑟顿联袂演出。

86版《西游记》中扮演“女儿国国王”朱琳今年已经66岁了,退休之后,她将心血倾注于自己热爱的舞台剧和有声小说领域。这是朱琳第一次以纯文学朗读和现场音乐结合的形式演绎世界经典。“看欧洲大文豪的作品是我们那个年代唯一的文学享受。”采访中,朱琳谈到自己最开始接触茨威格的文学作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家中一本张玉书翻译的《茨威格小说选》令她爱不释手。

张玉书的语言文字贴近原作者的风格,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因此,朱琳这次朗诵自然而然选用了他翻译的版本。茨威格笔下的文字,从男性的角度,用细腻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的手法描绘女性的内心独特隐秘的情感世界,朱琳则认为内心独白这种别致的叙述方式,恰恰给了演员无限可能的展示空间。她更希望将这些年的所思所想、情感体验都融入其中。

演出时,和朱琳一同登台的还会有法国大提琴家索尼娅·维德·安瑟顿,她曾师从于二十世纪大提琴巨擘莫里斯·詹德龙,后在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跟随娜塔莉·恰可夫斯卡雅学习,年仅25岁就赢得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一名。她合作过的名团和艺术家数不胜数,近年来更是不断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探索,和著名女演员夏洛特·兰普林合作的演出《夜舞曲》,还和法国著名影星芬妮·阿尔丹合作《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夜船》朗读音乐会。2011年,她获得了玻恩海姆基金会奖,该奖项每年表彰在艺术、文学和科学领域最具创造性的三个作品。2015年,她更是获封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

尽管朱琳和索尼娅尚未见过面,但两人已经“神交”已久并且传阅过彼此的演出视频和录音。大提琴是中性的乐器,既可以男性又可以女性,既能倾诉、抒发、宣泄,又能倾听,角色的转换是自如的,而索尼娅的演奏琴声里有细腻也有粗犷,给人力量感和冲击力,变化多样的表现力让旋律成为主角之一。

正如朱琳所言,“我们首先是一种对话,和性别的撞击。她的琴声会引领着我的表演,和我对话,而她也会倾听我的诉说,那些苦痛、哀怨和喜悦她都明了,琴声是她的语言,当她用琴声回应我时,我想这正是两种人类伟大艺术符号的有机结合。”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