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这应该是入夏以来讨论得最“热”的话题了吧!尤其是最近,连位于北极圈内、挪威北部城市波尔桑格的半岛班纳克(Banak,坐标:北纬70°06′、东经 24°96′,)都出现了瞬时温度达到32℃的情况,让很多人咋舌。
“如此高温,北极的冰快化完了吧?”“北极这么热,北极熊是不是要活不下去了?”对于北极圈内出现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网友们纷纷担忧起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心我们的地球母亲固然是好,不过,有些网友的担忧明显也太过了。专家表示:虽然今年全球多地都出现了罕见高温——包括北极圈内部分站点,但北极地区总的气候情况并未出现反常。而北极熊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脆弱,它不会轻易地灭绝。不过,专家也坦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生态系统必然受到影响。
今年夏天,我国的许多地方再次开启了“火炉”模式。8月初,中国气象局相关人士透露,在刚刚过去的7月里,我国平均气温22.9℃,较常年同期偏高1℃,全国有94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辽宁本溪县(39.2℃)、吉林集安(38.4℃)等24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事实上,不止我国,今夏整个北半球都很“热”,甚至北欧的一些国家也不例外。在北半球,尤其引人关注的就是北极圈以北的高温情况。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北极圈内一些气象站观测到气温超过30℃的情况,挪威和芬兰也分别出现了33.5和33.4℃高温。
在这些数据下,有些人便开始散布“北极很热,冰要化完了”的言论。但北极真的这么热吗?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剑峰告诉周到君,首先需指出大众所说的北极通常是指北极地区,也就是北极圈以北一直到北极点的广阔区域。其次,北极到底热不热,应该从整体上来看,局部站点的高温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我也有看到网上的讨论。其实,北极地区的范围是非常广的,不同站点在同一年份,或者同一站点在不同年份监测到的最高温度,可能都会有较大差距,这跟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息息相关。”何剑峰表示,虽然北极圈内个别站点出现了异常高温,但从监测数据来看,北极地区总的气候情况并未出现反常。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吕俊梅分析,今年夏天发生在北极局部地区的罕见高温,主要源于今年冬末春初,北极地区开始出现的气温异常偏高现象。到3月,北极地区气温偏高的趋势更明显,并持续到夏季,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这是此次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异常偏高呢?这是由于过去这个冬天,大西洋地区的风暴向北极地区有一个暖流的输送。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冬季的海冰融化、变薄,海冰对于冬季风暴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弱。冰层如果变薄,漂流就会很快,变成小的碎片以后,从南边来的强风就会把这些冰层向北极中心推送,使得开放水域增大,暖流带来的热量就会释放到大气中,使北极地区出现增暖。”
吕俊梅还介绍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的上升速度其实是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种现象叫做“极地放大效应”。
何剑峰则告知,想了解北极气候变化情况,海冰覆盖面积是一个很重要的反映。北极地区的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陆地上的冰川,另一部分则是在北冰洋里飘的冰,即海冰,它的覆盖面积总体趋势是在减少,但并非持续下降,而是呈现波动性。
“关于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有两个时间点尤其值得关注:2007年,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达到有历史纪录以来的最低点;2012年,又突破了最低点,成为到目前为止的最低点。虽然我们说整个北极的气温是有所上升的,但是海冰覆盖面积从那个最低点之后就一直没有再低过。2012年之所以到达最低点,一方面是与北极在升温的总体趋势相关,另一方面也是与大气活动有关。而在2012年到达最低点后几年,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是有所回升的。”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任国玉也表示,从海冰覆盖面积看,今年六七月份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常年偏小,但海冰范围与去年接近。今夏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多于2012年。
此外,对于很多网友所担心的——北极熊是不是快要灭绝了?何剑峰也向周到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北极熊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脆弱,不会轻易灭绝。事实上,北极熊曾经被列为濒危动物,但最近几年已经改列为易危动物,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北极熊数量在22000到31000只之间。2015年,北极熊19个种群里有1个在增长,3个在衰退,6个趋势稳定,剩下9个数据不足。专家认为,海冰栖息地丧失是北极熊生存的最大威胁。海冰融化,会直接导致北极熊难以捕获海豹等传统猎物。
而据何剑峰介绍,夏天,整个北极的海冰,靠近加拿大、格陵兰岛这一侧的海冰是较为稳定的,融化较多的是靠近俄罗斯这一侧的。
“出于北冰洋环流的关系,靠近俄罗斯这一侧的海冰基本都是半年冰,也就是说秋天冬天结的,第二年就融化了。而另一侧的则基本是多年冰,它在第二年夏天是不会融化的。这样的话,靠近加拿大、格陵兰岛这一侧的北极熊基本不受影响,而受影响较大的就是靠近俄罗斯这一侧的。”
何剑峰表示,环境对北极熊的影响并没有我们原来预计的那么明显,北极熊的整体数量并未呈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海冰消融较快的现象是局域性的;第二,北极熊自身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除了海豹,它也可以在陆地上寻找一些替代食物,比如说一些动物的腐肉和一些浆果。
看来,按照专家的观点,北极熊暂时还不需要我们拯救。然而,如果北极温度继续上升,其生态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在比较冷的环境下,生物量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如果持续升温,总的生物量就会增加。比如说,陆地上温度高了以后,原来苔原上长不了东西的,现在可能会长一些出来,比如树木之类的。第二,就是大型动物会受到影响,北极熊是一个方面,它的影响可能是数量上的变化,也可能是分布区域的变化。而除了北极熊,像海象、北极的鱼类、甚至是那里的原住民等,都是会因为升温改变生存繁衍方式的。”何剑峰说。
此外,还有一点在何剑峰看来是北极升温带来的一个巨大隐患:在北极常年冰封的地上或海底,埋藏了大量的“碳”——比如甲烷气这些,一旦升温解冻就会向大气释放,很可能将大大加剧全球变暖,其效果甚至比工业排放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