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等着盼着的《如懿传》终于开播,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大波吐槽,抛开尚未完全展开的剧情是否符合史实不谈,很多人对造型师表示了不满——
这大概是迅哥儿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就是主角光环,也应对不了“噌噌”冒出屏幕的审美挑战……
女主如懿,也就是日后的娴妃和皇后;男主乾隆皇帝弘历;以及本剧宫斗领跑者——老了的嬛嬛……按理说都是已经认证过的好看的脸,这次却都成了槽点……
例如,以环卫工人的服装为灵感的马甲↓↓↓
例如,以迪士尼动画米老鼠为原型的复古耳坠↓↓↓
放大了看,更“逼真”——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喷了——《如懿传》的服化道要是有《延禧攻略》的一半好,就不枉费一大票演技和颜值都过硬的演员了。
不过,怎么可以不好好甄别,人云亦云就说《如懿传》的造型师不如《延禧攻略》?!
作为认真追剧的周到君,找来了历史上真实的原型参照,来帮助判别,这两部乾隆后妃的宫斗戏谁的衣服穿得才对。
他们有的是价值高昂的古董、有的是珍贵的史料和绘本,以及一些老照片,都是雍乾时期人物和生活的还原依据,够真实也够生动,比于妈半真实半复古的剧要穿越很多~
话不多说,《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大pk开始!
早有人吐槽过《延禧攻略》中,充满主角光环的璎珞,每天顶着一只电话听筒在跟后宫之人斗智斗勇。
就是这个电话↓↓↓
摘下头上的电话来打,也毫无违和感。
而在《如懿传》中,头饰显然更为丰富——
有做了改良,更加贴合头部、更为自然的头饰,不像电话听筒那样出戏了。
或者,干脆是大一号的电话筒,哦不,头饰。
当然,其中也出现了我们小时候所见的宫廷剧中的头饰。↓
而事实上,由于汉化的影响,清朝的日常头饰造型从清初到清末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清朝初期,在头饰上保持着女真族辫发盘髻的做法,这种发型方便行动,骑马射箭。
进入宫廷之后,后宫嫔妃和贵族女子的头饰也呈现越来越大、越来越奢华的趋势。
到了清朝中期,常见的头型大抵有三类——
二把头
也是《延禧攻略》原封不动照搬的头型,不过大概也略有出入,毕竟上图为咸丰时期女子头饰。
架子头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发型后面没有翘起的“雁尾”,很多影视剧真的骗了你。
雁尾是明末汉族女子流行的爆款,在清朝初期和中期,很少有这种发型出现在宫廷。
钿子头
梳钿子头代表了一定的财富和权力,毕竟穷苦人家也买不起头饰。
当然,受到汉族头型的影响也很大,出现了更多的头型。或是模仿汉族的头饰,或者把两种相结合。
我们也常能看到电视剧中有三绺梳头↓
这就是汉族女子的专属了。
直到清朝后期,才出现了头上“高高耸立”的“大拉翅”头饰。
你没听错,我们印象中的后宫头饰是《还珠格格》当中小燕子觉得笨重的旗头+流苏↓↓↓
这也是清宫剧中常见的头饰造型,不过事实上,清朝中期还没有出现!嬛嬛、如懿和令妃大概都没见到过这样的头饰。
《如懿传》中比较引人注意的,还有迅哥儿刚出场时候,脖子上系着的蝴蝶结丝带。
先别急着吐槽啊,这一切都是真的!
有古画为证——
细细揣摩,这也符合乾隆时期人们对于蝴蝶结的审美,毕竟,连瓷器上都系上了,如花的女子为什么不能?
“包袱瓶”也是清代瓷器器形的创新,一条纱巾围在瓷器颈部,就像打上柔和的蝴蝶结,行云流水,兼具色彩和力量上的美感。
这样一看,《如懿传》里的乾隆更喜欢娴妃似乎合理了很多,毕竟……再怎么不符合我们的审美,只要“皇上”喜欢就行了啊~
一耳多环是满族的传统。
清代早期顺治帝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诚仁皇后的朝服像都是十分明显的“一耳四钳”。随着服饰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最终确定为“一耳三钳”。这在《皇朝礼器图式》当中有明确的记载。
纵观清朝中期的人物画像,也能看出这一装扮风格。
耳环不光是传统,还可以彰显地位,清代后妃戴的耳环由等级各异的东珠(野生淡水珍珠)制成,皇子福晋以及贵族夫人则是金云衔珠。平民百姓则会以金、银、翡翠、玉石或铜圈为材质。
这一点在《延禧攻略》的剧情中也有提及。
这一点,于妈显然注意得很好。
不仅“一耳三钳”,颜色也和衣服搭配起来。
不过也有失误的时候——
在《延禧攻略》中,常有“3环+1坠”的耳饰出现,实际上,这是清朝后期受汉族“一耳一钳”的影响,由“一耳三钳”到“一耳一钳”过渡的耳饰形式,在乾隆年间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乾隆对于“一耳三钳”的约束严厉很多——乾隆四十年(1775)曾经降旨:“旗妇一耳带三钳者,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朕昨日选看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着交八旗都统内务府大臣将带一耳一钳之风,立行禁止”。
而《如懿传》就更加“随意”了——各种动植物元素耳环,大约主要追求了好看的原则。
终于知道“咬唇妆”的出处了——
柳叶细眉、樱桃小嘴,从乾隆后妃的画像中,大概可以推测乾隆的喜好。
于是《延禧攻略》的后宫嫔妃们也照搬了这种咬唇妆。乍一开始,让观众觉得新奇(不适应)。
好吧,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反观《如懿传》,唇妆就自然很多,不过与历史画像不大符合。
但周到君不得不为《如懿传》说两句,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延禧攻略》和画像的唇妆更为符合,但《如懿传》也不能说出了错,毕竟,郎世宁的画像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好了,说了这么多《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周到君只想说,你尽可以吐槽《如懿传》造型,但请牢牢记住——造型难看不是演员的错啊~
清代的服饰文化远远不止这些,你还对什么感兴趣可以留言告诉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