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今天(8月23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公众版),并于9月22日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规划以“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实施期为2018-2035年,同时规划远景展望2050年。
在本次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中,规划范围包括黄浦江闵浦二桥至吴淞口的沿岸地区,河流长约61公里,进深约2-5公里。未来,黄浦江沿岸地区将发展成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载体、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厅以及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
根据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发展需求及沿江各区段资源与发展态势,在黄浦江沿岸形成“三段两中心”的功能结构。
核心段由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是集中承载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创新等核心功能的引领性区域,并提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共活动空间;
上游段由徐浦大桥至闵浦二桥,以生态位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并依托战略预留区域培育创新功能。
下游段由吴淞口至杨浦大桥,基于港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功能,并强化生态与公共功能的融合。
两中心则以陆家嘴-外滩-北外滩地区为核心,进一步集聚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总部商务等全球城市功能。同时,重点打造世博-徐汇滨江地区的文化功能核心区,引领创新、创意、文化等全球城市功能集聚。
基于上述结构,规划提出功能发展、公共空间、生态体系、历史文化、空间景观五个方面的规划策略,以展示浦江的历史积淀和海派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范围包括苏州河黄浦江河口至市域行政边界线,长度50公里,中心城段进深约1-3公里,郊区段进深约2-8公里。
未来,苏州河沿岸将成为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
综合考虑苏州河沿岸功能、发展和建设情况,规划将苏州河区分为三个区段:
内环内东段(恒丰路以东),打造高品质公共功能;
中心城其他区段,体现城市品质,服务周边居民;
外环外区段,主要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
同时,规划划定苏河湾、北京东路、M50、长风西片区、临空商务园区五个重点转型提升区,引入文化、创新、科研、生活服务等功能。
基于上述分类分区的规划结构,规划中还提出滨水空间、城市功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滨河景观五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将苏州河沿岸地区打造为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加绿色和更赋内涵的文化水岸。通过苏州河“河窄、湾紧、桥多、楼密、路近”特色,塑造经典独特的滨水画面。
感兴趣的市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更多信息或反馈意见:
微信公众号:“上海规土”留言
电子邮箱:YJYHGS@126.com
邮寄: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331号,“一江一河”工作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