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温州乐清市一名20岁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此时,距今年5月发生的河南郑州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不过百日。
26日上午,滴滴出行宣布将从8月27日零点开始,全国范围内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但是如果整改之后,未来依然无法将这么多“潜在罪犯”隔离在日常出行之外,那么,请滴滴彻底下线顺风车业务!
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市女孩赵某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县,在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8月25日,乐清公安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失联女孩赵某遗体已被寻获,犯罪嫌疑人为顺风车司机钟某,已被抓获。钟某随后交代了强奸并杀害赵某的犯罪事实。
而就在今年5月,祥鹏航空公司空姐李某珠同样也遭到了滴滴顺风车司机的毒手。5月10日,空姐李某在夜里11点50多分出门乘坐滴滴,准备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在乘车不久,李某就被顺风车司机刘某奸杀,刘某则跳河死亡。
在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曾公开宣布整改措施,在顺风车整改中,滴滴增加了针对车主审核和社交化功能,包括隐藏双方头像、关闭评论、引入车主人脸识别、在App中增添紧急求助按钮等。但从实际效果去看,仅仅3个多月,又一起恶性人命案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都是年轻美貌的女子,罪犯都是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平台上,有很多项服务,专车、快车、出租车,那么,同样是通过滴滴平台叫车,为什么这么多的恶性事件都只会发生在顺风车领域?顺风车的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周到君查询资料了解到,滴滴依靠快车起家,因此,快车是滴滴的常规主力车型,而滴滴快车和出租车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随叫随到,按公里计费。
另外一个领域的滴滴专车则是滴滴快车的升级版,用昂贵的车型和更精心的服务给高端人士打车用的,价格也比普通的快车要贵了不少,因此,快车和出租车是滴滴用来针对中档人群的,而专车是用来针对高档人群的。
那么什么是滴滴顺风车呢?
按照滴滴官方的解释和定义,顺风车应该是上班族在上班和下班的路程上,顺路捎带同行者,然后同行者来分担一定的油费,达到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车主并非职业司机,只是上下班顺路为之而已。所以滴滴顺风车一开始才会通过种种宣传文案,鼓励乘客主动和司机聊天,因为车主并不是来给乘客当司机打工的,只是一种互助行为,分担油费而已。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根据顺风车推出的初衷去看,这是一项天生就带有“公益”属性的共享经济产品,受到了大众的认可,顺风车也是最符合共享经济模式的产品。
但是实际运行下后,顺风车却逐渐背离了其“公益”的初衷。
顺风车车主赵先生告诉周到君,如果只是在一个区域内跑顺风车,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可以接3、4单,而接单的数量不受限制,在定价体系上,滴滴的顺风车价格也并不仅仅实现了司机想要分摊油费的目的,车主赵先生告诉周到君,如果一天在上海两个相互临近的区域跑顺风车,一个整天可以赚得一百多元的车费,“仔细算下来,顺风车也可以赚点小钱。”赵先生说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和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不同,顺风车的私人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在车辆及人员管控上,无论是平台或交管部门都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现在,顺风车当成了针对低端消费者的车型,也避开了网约车监管,这样,往往会让乘客暴露在安全风险之内。
周到君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司机注册成为滴滴顺风车更主要的是因为在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时发现自己车辆未曾达到快车的准入门槛,因此选择了几乎零门槛的顺风车。
这位一天可以赚100多元小钱的赵先生也曾明确告诉周到君,因为自己的车辆系大众POLO,快车的审核迟迟不能通过,“很多时候也是一时兴起,想开就开,顺风车就很合适。”另一位顺风车车主胡先生表示,开顺风车不像快车,“网约车还需要各种运营资格证,顺风车就不用。”此前,更有消息称,用租赁的车辆去注册顺风车车主也能成功。在此次乐清姑娘遇害的事件中,滴滴回应车主的车牌系临时伪造。
不少注册成为滴滴顺风车车主的司机都表示,在车主认证的环节,滴滴平台几乎是零门槛,赵先生告诉记者,“说白了,你会开车,而你又愿意注册顺风车,你就能注册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车主是否有正当职业?个人情绪是否稳定?是否欠债不还等,滴滴都不会介入进行审查。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顺风车司机往往都是个体活动,他们的价值观、素质得到规范统一的概率会低一些。再者,顺风车司机缺乏组织领导,而滴滴,作为线上平台,更多的是通过技术去查核身份。顺风车司机不像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的主体是个集体,集体会对个体形成了一种规范和约束,会在实际过程中,多少起着预防偏差的效用。
据悉,在温州20岁姑娘被奸杀的前一天,曾有一名乐清的林女士向滴滴平台投诉,嫌疑人司机将其带至偏僻处图谋不轨,但是滴滴没有任何反馈和处理。
在26日乐清公安关于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的通报中,民警与滴滴客服进行沟通,但是滴滴客服在得知民警身份后,依然要求民警继续等待,一个多小时后才有了相关回应。而在之前,被奸杀女孩的闺蜜也曾联系滴滴客服,要求滴滴提供司机的联系方式和车牌,但却遭遇滴滴客服的拒绝。
对此,事后,滴滴的官方回应是,平台每天会接到大量的询问车主和乘客信息的电话,无法核实真实性,所以不能把信息提供给除警方之外的任何人。但是,对于前一天有一位女性险些受到伤害,并且已经直接向滴滴投诉,次日,同一辆车,再次有人做出同样的示警,滴滴为何依然没有任何对乘客的援助行动出现?为何还会给这样一辆车子继续派单?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在今年5月空姐遇害案引起广泛关注后,滴滴曾对顺风车及快车服务等进行了整改,其中,下线了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但是在大范围整改后,却没有保证安全性。“滴滴作为平台,仅能在软件层面对司机加以约束,但在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的线下场景,软件层面的约束已经多次被证明无法发挥既定的效果。”业内人士说道。
8月26日,滴滴宣布,针对乐清顺风车事件,从8月27日零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那么,下线之后,滴滴应该如何整改才能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表示,首先,顺风车平台需要对司机的信用记录、犯罪记录有足够的保障,“顺风车司机在注册时可以选择,可以证明自己的是比较值得信任的材料,但是这种材料目前还没有特别的规定。”
除了提高准入门槛之外,滴滴可以让后台选择和政府的公安系统做到联动,也就是说,平台要和政府的对接要开放,对乘车人员要做到监控。但是陈艳艳也表示,这样的情况一定也意味着,滴滴的监管成本会上升,“企业可以选择盈利,但是盈利不是一昧地压低成本。”陈艳艳表示。
除了全程监控之外,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陈越峰表示,也可以增加在页面上增加一键报警功能,但是这个功能一定是要跟公安关联,而不是报警之后需要经过平台,通过客服。“就像这次乐清的情况,客服处理过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陈越峰表示,经过客服,再由客服上报平台领导,往往会延误最佳的救人时机。另外,如果来不及一键报警,乘客也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其他手段发送信息给亲友,
亲友可以通过寻找平台,而平台则需要实行报警义务,“平台有义务给乘客报警。这样公安可以直接进行急处理装置。”陈越峰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顺风车本身是对共享资源的利用,“对很多车主来说,是上下班顺路载人,去分摊掉一些油费,目的不应该是盈利。”陈艳艳表示,因此,滴滴如果想要继续发展顺风车业务,除了加大监管之外,最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甄别出司机是不是真的顺风而捎带乘客。如果是出于盈利目的,那滴滴顺风车无疑是低配版的快车。
陈越峰也表示,滴滴想要要继续下去,一定要加强监管,同时将信息发布的模式进行修改,“可以改成由司机发布需求,而不是乘客发布需求,不然就是网约车的模式,也就没有发展下去的必要。”
滴滴出行26日公布了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自查进展情况,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免去黄洁莉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客服副总裁职务。
滴滴出行称,顺风车业务下线后,公司将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继续对客服体系进行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滴滴出行称,此次案件中,公司客服处置流程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没有及时处理之前的用户投诉,在安全事件上调取信息流程繁琐僵化。
25日下午,浙江省运管局紧急约谈滴滴平台浙江区负责人,鉴于滴滴平台顺风车业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滴滴平台立即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其在浙江区域的顺风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