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回忆录|长风公园钓鱼池畔,出现“比萨斜塔”


作者:朱惠兴
编辑:黄吉
时间:2018-08-27 11:20

长风公园钓鱼池,在上海乃至全国,很有名气。在公园专门设置钓鱼池为景点,而且在钓鱼池旁有一座桥“钓鱼桥”,这在全国恐怕都罕见。它是钓鱼爱好者的顾恋之处,每天都有人持竿前来垂钓。看钓鱼池周围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看蓝天白云在水面变幻,钓鱼者修身养性,自得其乐。

■ 长风公园钓鱼桥。桥前方是干枯的钓鱼池

钓鱼池的前世今缘

钓鱼池的前身,是宋家滩西侧的一处河塘低洼地。我们称它为河塘里,因为塘里有荷花,所以也叫荷塘里。西老河的一条支流从东面过来,流经这儿,朝西通往木渎港,再北向连通虬江古河道。

长风公园开建,在这儿挖地造河,建成钓鱼池。水域面积2900平方米(约5亩),池旁建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顶的方亭,名天趣亭(又名钓鱼亭,曾名丰收亭),面积12.5平方米,亭内有“美人靠”是一处摄影佳境。池水浅处留置汀步,可行走;池边用太湖石砌的石墩,供垂钓人或坐或立。池的周围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池的东面,通过“钓鱼桥”单孔拱洞,连通碧波荡漾的银锄湖。

公园在这儿设立“长风垂钓管理组”,为钓鱼爱好者提供服务。

钓鱼池举办过各类比赛

1985年3月,上海市钓鱼协会在长风公园组织了上海市首届钓鱼比赛,参赛者有200余人。同年5月又在公园举办全国钓鱼邀请赛,北京、江苏、山东、江西、武汉等省市均派出了代表队,参赛者共200余人。同年10月又组织了一次国际钓鱼邀请赛,日本等国派代表参加,参赛者200余人。

钓鱼池干枯,河底淤泥龟裂

可是最近笔者路过时,发现钓鱼池干枯,河底淤泥龟裂,有的地方长起了青草。雨后钓鱼池河底,更显“芳草萋萋”。笔者觉得很奇怪,于是,去拜访公园领导。

公园副总郑金荣介绍,公园钓鱼池是在公园在建造时开挖的,至今已有60年了(1958年施工,1959年10月1日公园对外开放)。原先置景用的太湖石堤岸,多处沉降,泥土流失而出现裂缝、空洞,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钓鱼游客的安全,所以决定对钓鱼池堤岸进行全面的维修加固。

郑副总为我出示手机里的照片,并介绍道,“维修加固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旧补旧’,不破坏原来设计的布局风貌。譬如这棵大树,我们在其外围河底浇捣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在大树底部回土填满,而不是将大树锯掉,或者换成小树,或者换成花坛草坪。”

■ 在其外围河底浇捣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

■ 施工现场师傅在回土

钓鱼池旁“比萨斜塔”

譬如这处太湖石柱,有五六吨重,原先是直的,现在已倾斜。如果扶正,需要大型吊装设备,而且施工也不方便,费用又大。现在我们采取“不扶正”的方案,在其底部扩大范围重新浇捣混凝土基础予以固定,在其斜方向的上部也浇捣混凝土施加“压力”,可保证倾斜的太湖石柱,不再倾斜。

■ 倾斜的太湖石,像“比萨斜塔”

我说:“像比萨斜塔。”

郑副总颔首:“像比萨斜塔。”

我来到这处“比萨斜塔”身边,但见太湖石柱(连同基座)倾斜着身躯,伸向河面。底部的混凝土基础已浇捣好。不想复制自由落体的实验,只想说明水土沉降出现的奇迹:60年前是直立的,60年后倾斜了。斜而不倒,维持现状。我佩服公园方面维修加固的聪明,保持了这一处岁月的沉淀!

浅水倒影,“玉树临风”。好啊,我们的“比萨斜塔”!

钓鱼池里没有黄金

我一直有个疑惑,向郑副总“求证”:“听公园老职工说起,钓鱼池里有黄金。”郑副总笑着说:“这是传说。还传说银锄湖里也有黄金呢。没有的事。你看现在河底干枯了,有黄金吗?而且之前也曾清淤过几次,没有黄金啊。”

聂荣臻元帅来钓过鱼

“聂荣臻元帅来钓过鱼吗?”

“钓过。”

“有照片吗?”

“没有。但有资料记载。”

人物小传

郑金荣,1959年11月生。1967年就读于长宁支路第一小学。1974年就读于和平中学。1977年在和平中学“招飞”,经过“筛选”,进空军某部服役(导弹兵机械师),于1981年底复员。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公园管理处统一分配,安排进长风公园工作。先后做过治安值班、劳动人事工作(曾借到长风街道人口普查办、区园林开发公司办公室工作)。在周四“干部劳动日”也曾参加过铁臂山坡的“围护加固”工作。“老劳模”(秦承森同志)和老领导的工作热情感染了他。部队的艰苦锻炼,也养成了他独立工作、勇于工作的良好习惯。

2002年4月长风公园转制后,进入公园领导班子,现在是上海长风公园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新一代长风公园的“掌门人”(副总),他充满感情地说:“新时代长风公园面临新的挑战。公园方面要考虑把“人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做得更好,让游客来公园休闲时能够称心、放心、开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