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坐在轮椅上的杨丽萍出现在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因为排练《春之祭》,她的左小腿骨折了,“受伤更让我感受到生命和大自然的力量”。
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英国伦敦萨德勒之井剧院共同委约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创作的现代舞剧《春之祭》将于10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进行全球首演。
自创意之初,杨丽萍的《春之祭》就坚定,要以东方哲学、东方智慧、东方审美重新阐释西方经典。她要用她的舞台美学思想来展开一次与西方经典的对话,用传统的舞蹈“走出去”,用艺术作品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
《春之祭》被许多人看作是现代舞的开山之作,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突破为后来者提供了无限可能,百年来无数的现代编舞大师都将其视作传情达意的试金石。
对于杨丽萍而言,这次的创作,是一场长达两年的“冒险”。她在现代舞蹈的基础之上,又融入了大量的藏文化元素。狮子、女人、祭司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而杨丽萍的代表形象——孔雀,也将在剧中涅槃重生。她努力在既有的舞蹈语言之外,创造出属于东方的舞蹈基因,“比起言语的诉说,舞蹈更具有一种未来性,甚至是预言性,我想探索东方美学、东方文化底蕴观照下的《春之祭》。”
杨丽萍将《春之祭》的舞台化为一个抽象的宇宙,万物轮回,周而复始。在借鉴传统藏族舞蹈和现代舞蹈的基础上,注入她独有的孔雀舞蹈语言。舞蹈中的狮子暗喻权力、旧有的世界、不可侵犯的规则;女人是受难者、觉醒者与重生者;祭师则象征着无情、冷漠的东西、压迫者;孔雀代表着重生、未来的希望。
杨丽萍希望,做普通人看得懂,也愿意看的现代作品,“很多人忘记了自己拥有什么。我们需要低下头来,尊重自己的文化,寻找到那颗种子,发芽、成才,找到非常美好的身体语言与表达,艺术才不会空泛,走到哪里都能够进行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