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回忆录|54年前,彭老师推着自行车“家访”到我家……


作者:朱惠兴
编辑:黄吉
时间:2018-09-10 12:40

值此第34届中国教师节之际,谨以此文写给1967届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高一(6)班、高二(6)班班主任彭嘉强老师,祝彭老师并祝全体老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推着自行车“家访”到我家

1964年8月, 我从曹杨二中初三(5)班毕业,直升高一(6)班。班主任是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没多久的彭嘉强老师,书生意气、英姿焕发。

在新生进校报到的那一天,彭老师站在曹杨二中校门口,对照着学生登记表的照片,热情洋溢地迎接我们入学。后来,彭老师骑着自行车对每位同学进行了家访,也“家访”到我们长风地区的几位同学家。当彭老师推着自行车在村里问询,问到我的家,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确实很感动:长风老屋顿觉蓬荜生辉……

■ 青年时的彭嘉强老师,英姿焕发

彭老师为我们上语文课。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鼓励我们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如沐春风,向着科学知识的殿堂进军。可是一年后风云突变,学校“停课闹革命”。 我们“老三届”失去了高考的机会。

封封来信,就像夜幕中的星星

1968年10月,我被分配到房管所,拎起了小泥桶,当起了泥水匠学徒。十多年的书似乎是白读了。学校的理想教育与社会实际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我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彭老师的封封来信,就像夜幕中的星星,为我指明方向:要坚持读书、努力学习;要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决不能虚度年华,更不能腐化堕落。彭老师为我寄来了学习资料、出版通讯等,并经常借一些参考书给我看。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走上了正道,没有误入歧途。我在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努力学习。我的爱好是写作。我写诗歌,写小说,写电影文学剧本。我投稿报刊,想出名,但没有成功。

要写身边熟悉的人与事

在我对人生前途再次迷茫时,彭老师也再次为我指明方向:要写身边熟悉的人与事。彭老师说,你爱好武术,熟悉武术界的人与事,你可以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于是,采访武术界的人和事,便成为我动笔写作的一个系列。

■ 中年时的彭嘉强老师,老成持重

1982年7月,当我的第一篇武术文章《请扶持民间武术社团》在《武林》杂志上发表后,彭老师来信给予鼓励。后来,我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先后在《武林》《中华武术》《少林武术》《上海武术》《健与美》《武当》等刊物发表(计有近百篇)。每当读到我的文章,彭老师总是要来信鼓励一番:方向对头,继续努力。

■ 每当读到我的文章,彭老师总是要来信鼓励一番

期间,彭老师还写信推荐我去采访徐铸成、陈从周教授,为拓宽我的写作视野创造条件。彭老师还指导我的采访:要注意谈话技巧、要罗列采访提纲等。

■ 采访徐铸成、陈从周教授的信函件

1984年曹杨二中校庆30周年,彭老师推荐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我写了《母校,向着明天腾飞吧!》。彭老师把我这篇文章以及在《武林》上发表的文章推荐给校庆办。校庆办在校史陈列展的版幅中,介绍了我自学成才的事迹,美誉我为“武林一支笔”。

■ 彭老师把我写的文章转校史陈列室

■ 彭老师推荐我写的纪念文章

继续写身边熟悉的人与事

1990年7月,我调任房屋纠纷仲裁员工作,接触到大量的房屋纠纷案例。于是,案例稿成为我动笔写作的又一个系列。我结合房地产专业撰写案例稿,在《房地产报》《上海法制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西部报》(《普房报》)等发表案例稿计有150余篇。在《生活周刊》的“义务律师”、《新闻报》的“老茂指路”等栏目,发表房产咨询与房屋拆迁政策解答250余篇。参与编写《上海房屋纠纷仲裁100例》《动迁政策问答》(参考资料)等,有的案例稿还被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收编进《房地产产权案例汇编》(内部资料)。

有了阅历和文字功夫的底蕴,我还先后写了诗歌、小说、散文、随笔、读后感等文稿,在《西部报》《真如》《浦房集团报》《轻工机械报》《静安时报》《每周广播电视》《长风社区晨报》等发表。上述文稿合计约有100万字。

如山一样的学者风范

彭老师为人师表,在康家桥的矮平房写了大量的文字作品。彭老师经常把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出版的书刊等赠阅与我,对我鼓舞很大。彭老师结合语文教育专业,先后发表有关语言文字和修辞学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专著、合著、主编、参编等有关专业著作10多部。彭老师经常应邀出席各类讲座,主讲公关语言学、人际沟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彭老师如山一样的学者风范,令人仰之!

■ 彭老师的主讲人风度

如海一样的宽容胸怀

在那个年代,彭老师也被抄过家。但是,彭老师不计前嫌。当单位来调查一些同学入党或者提干时,彭老师总是为他们说好话。某单位曾先后八次调查某位同学在校时的表现,问:听说他抄过您的家?彭老师答:是啊,是抄过家。但不是他本人愿意来的,是被逼的!彭老师极力为学生辩护,不希望学生的政治前途受到影响。后来,该同学审查过关,青云直上,担任某单位的党委书记。彭老师如海一样的宽容胸怀,令人钦佩!

笔者后记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在写作本文时,重新阅读彭老师写给我的一大堆信件(计有30余封),心潮涌动:这也是我在长风老屋坚持写作的动力。特别是1969年8月7日的那封信,彭老师在灯下写了7页报告纸,并随信寄上本人照片,可谓语重心长。那个年代彭老师也身处逆境,而我进房管所一年不到。这是对我莫大的信任,寄予了深厚的希望。

■ 彭老师1969年8月7日随信寄上本人照片

饮水思源,感恩栽培。一路上我的成长,离不开彭老师的关爱、指导与帮助!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在曹杨二中我们师生有缘相识。我忘不了54年前:彭老师站在曹杨二中校门口,迎接我们入学;彭老师推着自行车,“家访”到我家……

■ 晚年时的彭嘉强老师,青春常在

人物小传

彭嘉强老师,1939年10月29日生,湖北武汉人。1944年在汉口读过私塾,1945年到上海读过教会办的小学、第十二区中心小学。上海解放后就读江宁区中心小学、静安区中心小学,担任中国少年儿童队大队长。1953年就读上海复旦实验中学,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直升高中,担任团总支副书记。1958年6月当选为上海市静安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同年11月出席上海市第二次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就读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本科),1963年毕业后进曹杨二中。1985年进上海财经学院(后改名上海财经大学),先后任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导师、教授,经济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等职。2004年10月退休。曾先后出席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日本国的学术会议或作学术访问。

彭嘉强老师于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担任民盟上海市委第十一、十二届委员、民盟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主委,并于2007年11月29日出席中国民主同盟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彭嘉强老师还参与众多学会的社会活动。其生平与学术成就,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字典》等多部大型典籍。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