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走在街头的时髦女郎 摄影 任国强
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东路上周末步行街一些服装店为了宣传自己店里的衣服,常会办一场时装秀来展示服装,通常会放很大声的音乐,许多人被吸引过来,热闹地围成一圈,对着这些时装模特评头论足:“这小姑娘穿这身衣服老嗲了。”
1996年夏天,南京路周末步行街时装秀 摄影 任国强
这些时装秀的模特都不是专业的,多是服装公司从自己店里挑的一些年轻漂亮的店员。因为模特行业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内地还未开始发展,直到1995年第一届模特大赛为上海的模特行业提供了一些人才和经验。
1999年8月19日,古今为了宣传自己的内衣,首创内衣动态橱窗真人表演,吸引了许多男性观众前去观看,很多女性也凑了一把热闹,造成当时活动地点的道路一片混乱。之后古今收到了交通部门的警告,只举办了一场便不了了之了 。
古今的这次路演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还被作为新奇事件刊登到了报纸上。
1999年8月19日,古今内衣首创内衣动态橱窗真人表演 摄影 任国强
上世纪80年代前,男女同志的发型都没什么式样,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发型有了很大的转变,像爆炸头、咪咪头、电影明星张瑜式的超短发、大波浪头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
1996年12月朋街店员 摄影 任国强
那个时候,烫头发刚时兴,上海女人爱漂亮,不光是年轻女孩,中年妇女也爱烫头。她们如果有事要出去,就把火钳在炉子上烧一烧,用烧好的火钳把前刘海卷一卷,走在路上会觉得自己“老嗲”了。
去理发店烫头,很多女士烫一次“大波浪”,都会挺上好长一段时间不洗头,为的就是保持美美的发型,毕竟烫一次头发可不便宜嘞。要知道当时上海有名的新新理发店的顾客很多都是女老板级别的。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拿着“大哥大”的女士在南京东路一美发店烫发 摄影 任国强
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理发店又推出了染发式样,几千年一成不变的黑发顿时变得五颜六色,犹如“狮子头”。当时姑娘们染头发主要还是偏棕色,有些想染发却又放不下守旧思想的爱美女同志,为了更上潮流,染头就局部挑染,和当下女孩子染发染得时间久了褪色的那种发型颜色很像。
到了新世纪,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染色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在街头甚至出现了彩虹头,人们进入到了一个“有型无势、标新立异”年代。
摄影 2000年7月穿着牛仔裤的女子在街头 摄影 任国强
牛仔服最初流行于国外,后来上海人受香港影片里影星穿牛仔服的影响,上海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身穿牛仔服的人。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是牛仔服最流行的一段时期,当时身穿一套牛仔服加一双皮鞋会觉得自己就像港台影星一样“老嘎了。常常会有一些个体户在街头摆摊,摊上挂满了牛仔服,远远望去一片蓝色,还不时地会有几个时髦的年轻人来挑衣服,和老板讨价还价。
上世纪90年代初服装市场挂满了牛仔服 摄影 任国强
最初在上海街头流通的牛仔服是一些专门去广州、深圳等地淘衣服的“跑单帮”卖的,他们把从南方城市淘来的新款衣服带到上海,私下和买家交易。衣服款式好看,生意自然多了起来,便渐渐积累了一些财富,一些人便辞了工作专心经营服装店。
到了1984年9月,上海的第一个服装市场在华亭路诞生,在华亭路上的服装店里的衣服都是那个年代最时兴的,像花花公子、阿迪达斯等一些高档服装品牌在这里都能够买到。之后随着服装店铺的增加、更多服装市场的建立,不仅牛仔服,更多的新潮款式衣服在上海街头迅速流行开来。
1998年7月两位时髦的女孩在逛华亭路 摄影 任国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街头你会时不时见到某个穿着高开叉裙或吊带裙的女性,她们在当时可是赚足了回头率!当时的开叉裙子是中间开叉开到大腿,非常修身,这大胆的设计风格堪比当下服装。
由于这种设计风格和旗袍很相似,所以这种开叉裙很快的被观念开明的上海人所接受啦。
上世纪90年代初穿着高开叉裙子的女郎在外滩 摄影 任国强
当时的上海街头除了开叉裙外,穿吊带裙的女同志也很多,这种吊带裙看起来就像内衣外穿,不少老同志看到这种坦胸露背的衣服都吓了一大跳。但是穿到街头可是收获了不少爱慕、艳羡和惊奇的目光,回头率百分百!
这两种类型的裙子在上海街头的流行,也体现了上海女性敢于展现身体线条美的自信和大胆的性格特点。
1998年夏天两位穿着吊带裙的姑娘在逛南京路 摄影 任国强
上世纪90年代,松糕鞋一度风靡全中国,所有时尚女性都人“脚”一双。松糕鞋的样式或圆头圆脑或方头方脑。因为底部酷似松软厚实的松糕,故被称为“松糕鞋”。它最吸引当时女同志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厚度。
松糕鞋的鞋底高度从5-10厘米不等,有的甚至高十几厘米,穿上去好像穿了一双高跟鞋,加上它又比高跟鞋舒适合脚,所以当时在上海街头到处可以碰到脚穿松糕鞋的女同志。
上世纪90年代街头穿松糕鞋的女子 摄影 任国强
除了松糕鞋之外,皮鞋、凉鞋也是很流行的。上世纪80年代,男女款的凉鞋都必须连上后跟,不包上后脚跟的凉鞋会被当做拖鞋,当时明文规定拖鞋是不能穿在公共场合的。随后,女款凉鞋出现了不连后跟的款式,这类款式的凉鞋被允许穿到电影院等公共场合,而男士凉鞋却依然不能将不连后跟款穿在公众场合,还引起了一些上海男士的自嘲,令人忍俊不禁。
进入到新世纪以后,上海街头人们的穿着打扮更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得非常快。她(他)们对服饰、发型的选择更加的多元化。服装店、理发店的营销手段也更加高明、先进。唯一不变的就是上海街头依然充满各种靓丽的风景线。
生活在上海的你,对这个美丽的都市存有什么样的的记忆?
是高耸入云的大楼,还是挤挤挨挨的弄堂?
是穿梭不息的鸣笛,还是梧桐树上的鸟叫?
这个城市在短短数十年间的变化,你经历几何?
本期拾忆魔都,帮你翻出久存心中的美好,晒一个日光浴,那是童年的味道。
关于老弄堂里的生活你还记得多少?点击链接答题,获取“周到上海”丰富奖励:魔都街头时尚
下载“周到上海”,每周一上新测题检验你的记忆;周三我们不见不散,捡拾时光里的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