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服饰秀演,大学生全程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今天,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T型台上,来自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姑娘和小伙和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服装学院的模特学生们共同进行了一场苗族服饰文化的展演。
贵州苗族西江非遗文化传承代表团牵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非遗行,一脉香”为主题,开展系列苗族非遗服饰文化交流展演活动。从静态互动展览,延伸到动态服饰秀演。高校师生全程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不只是一个参与者,更是一名传承者,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苗族的艺匠们一同承载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与责任。
贵州是一个拥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省份,作为最具代表的苗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是至今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村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苗绣、苗族银饰技艺、芦笙制作等多达13项。
苗族匠人们在现场手把手传授学生苗绣、扎蜡染工艺、还有苗族传统银饰制作的技艺。一位大四进入毕业阶段学习的中法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兴奋地说,想要将苗族地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自己地毕业作品中去,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的服饰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更好的创新,传承。
苗族服饰文化的展演中,模特学生们在苗族艺匠们的指导下,学会了苗族特有的服饰穿着礼仪。苗族艺匠们与学生模特们一同,以民族独特的中秋时节服饰礼仪,向在场的师生们诉说了一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别样的团圆故事。
选择现代时尚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对话的形式,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次创新尝试。选择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和渠道,让大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观的了解非遗文化,增强对文化传承的热衷与探索,是此次苗族非遗文化上海时尚之行的第一步。未来,主办双方还将就传统非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研发,非遗服饰古法制作技艺的现代应用,以及非遗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研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