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庄街依靠老周浦咸塘港和周浦塘的交汇优势,特别是咸塘港这一段河上桥特别多,有大济桥、永安桥、关帝庙桥、凝秀桥和李将军桥。短短的衣庄街旁就有这么多桥,是最早成为周浦繁华闹市带有特色的一条街。民国时期的景象早已淡出,采访中老人的记忆零散模糊,不能复原当时的衣庄街,幸好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解放初期的衣庄街还记忆犹新,明镜先生用一篇活泼生动、记忆写实的文章再一次把我们带入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衣庄街。
■ 隐去衣庄街靠河半条街的景象
衣庄街是老周浦商业街之一,北起将军桥南至中大街与椿樟街接壤,与竹行街中段并行于咸塘港市河西岸,全长200来公尺,不足竹行街的三分之一,因裕源、晋源等几家创立于清末民初的缝衣铺而得名。地处周浦镇中心的衣庄街,数百年的繁华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它南连椿樟街,北接小云台街,西有中大街,东与竹行街并行紧靠咸塘港。听老一辈人说,衣庄街有"三多":一是商铺多,在不足200公尺长的街面上就有着六七十家店铺,有肉铺、蛋铺、煤炭铺、染坊、洗衣铺(周浦炮印社门市部及仪表厂前身,当年插队在新场时曾经还为王家宅乡亲到此染过棉纱呢),棉布店、烟纸店、五金商店、照相馆、理发厅以及各钟特色小吃点心店,还有间为数不多的"当铺",可谓开门七件事应有尽有。
■ 衣庄街北的将军桥
■ 衣庄街北的周浦塘和将军桥
■ 衣庄街北周浦塘上将军桥和咸塘港上的凝秀桥
而最著名的要数百年老店"三阳泰"食品店了。
二是楼房多,街面不宽但沿街两侧几乎都是两层楼房,楼下开店做生意,楼上居住生活区,沿河岸东侧都是吊脚楼,河中时有载满各种货物的小舟泛泛而过。沿河而居人家可用一只竹篮一根绳,便可从船家获得价格公道的新鲜果蔬和水产。
三是石桥多,从南到北有大济桥(俗称垃圾桥,连接太平弄),平安桥(连接三阳泰弄堂至竹行街上的三阳泰食品工场),关帝庙桥(连接王家浜关岳路),凝秀桥(连接龚家弄)和李将军桥(北接小云台街)。由于水陆交通便利,物流畅通,流动人口多而带来了无限商机并长盛不衰,不愧为周浦的黄金地段。
■ 关帝庙和关帝桥①
■ 关帝庙和关帝桥②
我家原住网船浜9号,小学前几年上学的必经之路就是从小云台街一直朝南,过将军桥衣庄街再过垃圾桥朝东,直至太平弄到底,便是周小了。大约1962年底或63年初,网船浜9号被周浦镇政府征用创建镇办企业,9号大院内的居民被安置到其他地方居住。那年头尚未有今天这样的动迁安置政策,平民百姓只得老老实实乖乖搬走,事到如今漫天要价也有可能。
我家被安置在东城隍街12号(后来改为东大街102号)面积还没有原来的大。居住的人文环境都变了,上学之路也随之改变。"条条大道通罗马",去周小上学同样也有多条路线可选择。①出家门过桥朝南到金龙街至大街路(中大街)一路朝东过垃圾桥太平弄到底便是周小了。②出家门经北大街一直朝东过将军桥入衣庄街,中途经过关帝庙桥(两旁有滑滑梯)到王家浜,朝南是刷布场街至太平弄,不远处也是周小。③从家门口出发朝东至陶家弄口向南过桥即转弯,沿周浦塘南岸往东,从"三阳泰"弄堂穿出进入衣庄街,经过当年周浦最繁华的商业地段至中大街朝东经太平弄到底,同样也到了周小。这是我多年上学路上走得最多的一条线路,自我感觉上认为近了一点,其实三条线路远近相差不大,关键是途中有许多诱人之处。
■ 三阳泰
■ 衣庄街局部街景
一出"三阳泰"弄堂(贾家弄),便是上海近郊颇有名气的"三阳泰"食品商店,其规模品牌堪称一流。每次经过都会忍不住停顿一番,隔着橱窗看看各种花色的糕点,饭市糕、鸡蛋糕、焦桃片、还有各式糖果,馅多皮薄的广式月饼……有点望梅止渴的感觉,在那物质匮乏的年月更是如此。对面曾开过一间煤球店,可能与三阳泰美食实不相称,不久便搬到衣庄街最北端的将军桥下。
■ 衣庄街局部街景的玫瑰理发厅
三阳泰南隔壁是"玫瑰理发厅",其24席位的规模,在上海也找不出几家。黑白相间旋转式的霓虹灯理发标志昼夜不停,墙壁上橱窗内挂着各种发型发式的俊男靓女的照片头像,好让人一睹"明星式"风采,那年月能到"玫瑰厅"理发烫发的都是“小开”、“小姐"级人物,一般平民百姓则在犬门街上的"新建"理发店或者是街头巷尾的个体理发摊。玫瑰隔壁是令孩童们神心向往的新华书店,白色天花板下悬挂着各种书画年画,橱柜内堆放着的各类书籍,特别是小人书连环画,够让你驻足半天,却只能望而不及。
■ 衣庄街局部街景的宝民照相馆
书店隔壁就是张氏"宝明"照相馆,有三层楼高,底楼接待顾客开票,照相请上二楼摄影室。1965年初夏与宓哲人、邹伟、姚一鸣等同学带着红领巾,结伴去那里拍了小学毕业照。前些日子周小老同学姚一鸣还在三4班同学群中晒出五十二年前的毕业照呢。柜台上还有一部黑色的手摇电话机,电话号码"44"。临街橱窗内放大的彩色的各种姿势形态照片琳琅满目,让你看个够。
■ 衣庄街局部街景
■ 衣庄街局部街景的寄售商店
照相馆对面是"寄售商店",文革期间改为"调剂商店",现又恢复到旧社会的"当铺"了,历史真让人捉摸不透。店堂内摆放着各种旧衣服,旧家具还有金银手饰古董古玩等,不论穷人富人都可光顾,是淘宝的好去处。寄售商店隔壁是家服装裁缝店(周浦皮革服装厂前身),各种款式颜色面料的成衣挂满了街面橱窗内,既是衣庄街一景,又是衣庄街的代名词。最南端便是大街路(中大街)了,在街口还有一间水果行,水果品种不多,没有如今的四季时鲜,只有桔子、桃子、生梨之类的,苹果也很少见,甘庶就成捆成捆的排放在路囗,还有热气腾腾的菱角、马蹄,看了只让人咽口水但还没流出来。街头各种风土人情层出不尽,沿街还有各种吆喝声,叫卖声连绵不断……
■ 衣庄街局部大街路口
不知不觉已来到了十字路口,再向前跨步就是椿樟街了。小转弯右向西是中大街,大转弯向东就是垃圾桥,过桥是太平弄。桥边另有一条风景线已呈现在眼前,最令人关注的是贴在桥两边的老墙上各种电影海报以及周浦剧场的一周排片表,只有日期和电影片名,偶尔有简单的剧情介绍和画面人物的电影海报,感兴趣的人必定要驻足观看一会。而我所关注的只是星期天上午票价只有5分的学生专场,《上甘岭》,《董存瑞》,《小兵张嘎》等影片就是在那时观看的,至今还能说出影片中的经典名句。
离校越来越近,隐隐听得上课铃响,三步并着两步走,一阵小跑直奔周小。
上学之路如同逛街之行,你会选择哪一条线路?
■ 衣庄街局部大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