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小故宫”国庆开放!打卡新晋网红地标杨浦区图书馆新馆需注意:有可能限流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18-09-28 19:57

沪上新晋网红地标“小故宫”要开放啦!

位于恒仁路128号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在历经三年多的修缮扩建后,将于国庆开门迎客。

■塔楼

早就被网上流传甚广的美图所吸引的市民,闻此消息后纷纷表示想第一时间去打卡!

但新馆方面告知读者,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本质是图书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市民读者在进入其中阅读书籍和历史时需要做到文明有序。

新馆阅览坐席共692个,馆内最多能同时容纳800位读者,因文保建筑承重安全需要,达到上限时将采取限流措施。

八十多年老建筑焕新重生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前身是“旧上海市图书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董大酉设计,于1936年建成开放。但当时限于经费不足,董大酉的设计蓝图并没有全部实现,仅建成了接近一半的建筑体量就投入了使用。

时隔八十多年后,杨浦区确立“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最优方式的更新和再生”的保护修缮工作理念,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扩建,从而实现建筑师最初设计的“井”字型布局构想。其中修缮属于“旧上海市图书馆”的面积为3960 平方米,扩建面积为10192平方米。修缮复建完成后的总面积逾14000平方米。

■全景

从整体外观看,董大酉先生的设计采纳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三段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整个建筑庄重典雅,具有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的鲜明特色。

这座古城楼式的图书馆,雕梁画栋,重楼飞檐,以80多岁的高龄重生,连接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未来。

新馆有几大亮点——

亮点一 一楼门厅铺设的红缸砖地坪

■大厅书本图案

这些十几厘米见方的小砖块虽不起眼,但因为原来的建筑地下铺设有暖气管道,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新馆加装的空调、消防管道也还是铺在地下,故而在修缮时每一块砖都被编号、拍照,一一拆除,管道铺设完工后再清洗修复后重新铺贴归复原位,分毫不差。

亮点二 大厅天花彩画的修复

在修缮过程中发现,门厅主楼梯下方的壁龛曾经被墙体封闭,当作杂物间使用,这也使得80多年前的天花彩画得以留存至今,再辅以历史存档中的老照片,成为了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

■顶部彩绘

亮点三 二楼大厅的孔雀门

这道孔雀门也是80多年前的原件,门扇上是两两相对的孔雀造型,上方是一只开屏的孔雀,样式精美,铸铁件全部用铆钉链接。经查证发现,一楼大厅相同位置处也有一道孔雀门,现已遗失。本次修复仿照二楼的门扇样式及材质将其复原,使孔雀门在80年后再度开屏。

■孔雀门

■孔雀厅

亮点四 门楼的修复

门楼在当时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上形似北京钟楼,与现位于长海医院的“旧上海市博物馆”形成“左鼓右钟”的中国传统规划格局。

门楼正面为三孔券门,四周围以仿石造望柱栏杆,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在屋面修复过程中发现,有四分之一的琉璃瓦片保存较为完整可以再次利用。

其余瓦片,则根据瓦片背后的原始制造工厂名称在江苏宜兴找到相关厂家,按原尺寸和形制进行了复原。

修复后的黄色琉璃瓦屋面以及屋檐下的斗拱彩画,使门楼成为了整个建筑的视觉中心。

■保留完好的仿古建筑

一座外观传统、功能现代的图书馆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是一座外观传统、功能现代的图书馆,读者在此可以感知到杨浦乃至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新馆在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以“支持学习中心”为核心理念,规划了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等 4 个基本功能区。

文献资源服务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主要提供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办理、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图书推荐展示、资源揭示、主题活动等基本文化服务。

新馆二楼专设“上海近代市政文献主题馆”,以历史文献、建筑模型、全息投影等方式立体展示“大上海计划”,系统揭示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关近代市政的文献收藏将是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的一大特色。

■图书借阅平台

互动交流区是杨浦区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为载体,探索打造的“创YUE空间”。主要提供茶文化、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及英文原版图书四大主题文献阅览服务。

杨浦区图书馆积极探索实践“图书馆+互联网”新模式,在全市公共图书馆中率先打造新型O2O图书馆借阅服务——“图书网借平台”(书界),实现读者享受免押金、免办卡的线上预约线下取书服务。

■图书借阅室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将引入朗读亭、录音棚等新技术设备,打造有声图书馆项目,为市民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还将配备AR智能互动导览系统。新馆AR智能互动导航系统以场景自动导览和实时地理位置信息为基准,融合了AR实景导览导航、AR全景扫描获取等应用功能。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进行AR体验,获取新馆的历史故事,并实现新馆功能区域的导航。

■阅读区域

此外,新馆还将打造“杨浦人文书房”。提供集文化传播、交流休闲、咖啡简餐等功能为一体的读者服务,邀请海内外著名文化人士和读者见面,举办名家讲座、图书分享、艺术导赏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

进入文保建筑“打卡“需知——

尽管很多市民迫不及待想进入“小故宫”参观,但由于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本质是图书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因此,图书馆方面告知读者,在进入其中阅读书籍和历史时需要做到文明有序。

■走廊

因文保建筑承重安全需要,新馆达到上限时将采取限流措施。

市民读者可登陆杨浦区图书馆网站(http://www.yplib.org.cn/),点击“杨浦动态”栏目下的“杨图动态”,或关注“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借书”一栏中的“在馆人数”查看新馆当前馆内人数,掌握限流情况。

入馆须凭本人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或本人的二代身份证、电子学生证等有效证件。

进入新馆的市民读者应当注意文明礼仪、衣冠整洁,不得携带宠物、自拍杆、航拍器、食品饮料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入馆,须遵守《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不得在新馆广场吸烟、跳广场舞。

建议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前往新馆。

地址:

恒仁路128号(靠近长海路)

开放起始日:

10月1日

开放时间:

9:00-18:00

闭馆时间:

每周五上午,12:30开放

逢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图片摄影:杨建正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