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唯一大满贯单打冠军李娜的家长武汉,成功举办了第一届WTA超五赛事。5年来,赛事不仅为中国本土球员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更承担了深耕中国中部地区网球市场、为二三线城市举办国际大赛提供示范的作用。
赛事五周年,5名“金花”晋级正赛,与去年持平。王蔷闯入女单半决赛,不仅刷新了中国球员在武网的最佳战绩,更追平了当年李娜创下的金花在WTA超五赛事中的最佳战绩。
中国球员的成长平台
“十·一”前这一周,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的中央球场掀起连日的王蔷旋风。这是一片配合武网新建的球场,更是有着“李娜”隐性的烙印——虽然李娜从未在这片场地参加过正式比赛,但她的身影几乎年年都出现在这里。等了5年,终于又有一位金花能点燃球迷的热情,让球迷能在工作日的下午依然赶到市区几十公里之外的光谷,来为王蔷加油。
武汉申办WTA超五赛事,最大受益者便是中国金花。每年提供多张外卡,让排名不足以入围高水平赛事的中国女网球员,有机会跟世界顶尖的选手同场竞技。以王蔷为例,去年她持正赛外卡闯入第3轮,创下个人武网最佳战绩。今年,赛前一周世界排名第44位的王蔷,又收获正赛外卡,并借机直闯四强。“能在国内参加高级别的巡回赛是我从小的梦想,武网也是我最喜欢的赛事之一。在主场比赛,听着球迷的加油感觉非常美妙。”王蔷的感受,也是众多中国球员的感受。
顶尖球员持续参赛
作为“李娜家乡的网球赛”,武网初登WTA舞台就成为中国赛季标志性的一站。李娜“美甲团”的姐妹科维托娃,在这里受到了主场般的礼遇,甚至得了一个“武汉好妹妹”的昵称。还有与李娜关系不错的同时代球员哈勒普、沃兹,也在武汉颇具人气。这让她们在每年的9月,都会选择来到这里。
“赛事元年,‘服务球员’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这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武网每一年都拥有最强的参赛阵容,今年我们有3个本赛季的大满贯冠军。”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网球公开赛赛事总监朱建斌说。而武网的外籍赛事总监法瑞斯则说,“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就是,看着积分榜上领先的这些球员一个赛季在全世界征战,但你知道9月她们会来到武汉。”
虽然只有5周岁,但武网已经在中国的职业网球赛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就像WTA总裁米基·劳勒评价的,“武网和中网是中国赛季的两个支点。”
到校园中寻找球迷
最好的球员请来了,观众呢?武网赛事总监朱建斌说,5年来武网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球迷在哪里。“我们造了15000人的球场,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球迷。坐满有难度,我们有思想准备。也一直在努力。”另外,仅在2018,武网所在的光谷地区已经拥有200万人口,在满足城市功能设置、实现国际化推广方面,武网所在的光谷和武昌地区并没有面向未来的资源,这也让武网的场馆在规划时就承载了更多城市功能,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一个城市的网球人口,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等武汉经济发展个几十年再来培育网球人口,显然不现实。“武网”将视角投向了学生群体。针对大学生,开设“武网公开课”,去年覆盖8000人,今年翻番;同时他们还在积极推进大学网球课。针对中小学生,与法网合作的“武网小球童”项目,今年报名人数多达6000人,95人中选。经过严格培训,球童们在服务武网之后还要进校园作宣讲,一年20场,听众少则三四百,最多的一场达2000人。“武网小记者”不仅受到WTA球员的欢迎,更得到武汉各中小学校支持。“网球特色学校”项目也提上日程。
“为了让老人、孩子能了解网球,观看比赛之后产生对网球的兴趣,我们今年特别推出‘欢享票’,50元一张,非常亲民。”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秋萍介绍,今年武网的票价、票种也有所调整,以吸引更多泛网球群体关注。
而针对网球爱好者群体,2014年创办的“城市俱乐部杯”迄今已在二三线城市举行约80个分站,参赛人数超过15000人次。每年总决赛放在武网期间举行,向业余爱好者提供顶尖职业赛事的服务,让球迷与武网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李秋萍同时透露,明年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的地铁站、BRT站都将开通运行,多条公交线路也将延长。参考2010年上海国际赛车场开通地铁,对F1观众人数的巨大推动,光谷交通的改善对提高上座率也将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从更高的角度看,武网举办以及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的建设,提升的是整个光谷地区的气质和200万人的生活品质。据悉目前光谷国际网球中心除了是武网的赛场,更作为武汉最大容量的场馆,一年承担40场文艺演出活动,武汉的文体娱乐重心已经悄然转移。
回顾武网5年,外籍赛事总监法瑞斯说,这可不像开灯关灯,一瞬间就发生改变。“赛事的进步是一步步的,未来6-10年我们会继续努力,坚实基础、扩大球迷群体、提升上座率。”他还说到,“‘超五’赛各站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不可能有罗马站百年的历史沉淀,但武汉是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个国际大都市,这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