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2年长高1厘米,1周却“长”11厘米!专家提醒,同性家长应适时跟孩子一起洗澡,关注青春期身体异样信号


作者:施佳岑 陈里予
编辑:陈里予
时间:2018-10-11 15:08

2年只长高了1厘米!

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一周里,花季少女敏敏补回了11厘米的身高。

敏敏妈妈说:“都是我们太粗心,竟然没有发现问题加重得如此厉害。”

原来敏敏在2年前被诊断为患有特发性脊柱侧弯,本应及时随访,但粗心的家人却忽视了很多信号,让敏敏的身高被“藏”了起来。

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主任、小儿骨科主任杨军林日前为敏敏完成了脊柱侧弯纠治手术,敏敏的身高一下子从151厘米长到了162厘米。昨天敏敏顺利出院。

2年之前,敏敏的妈妈发现孩子右侧背部的肌肉比较厚,明显比左侧的肩高出不少。爸爸妈妈随即带着敏敏去了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全脊柱X片提示,敏敏的脊柱发生了侧弯,侧弯曲的角度(obb角)呈65°。当地医院建议,考虑到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发育高峰才启动,如果现在就动手术,可能会损失不少身高,而且手术时机是在2年之后,暂时可以每半年随访一次。

听了这话,乐观的一家人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可妈妈听进了预定的手术时间,忘记了重要的随访要求。当敏敏过完14岁生日,再去医院就诊时,脊柱畸形明显加重,胸腰段脊柱呈S形侧弯,摄片示胸弯cobb角105°,腰弯cobb角60°。本来属于爱笑姑娘的“花季”变成了萦绕全家的“雨季”。

杨军林解释说,因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这类患儿尤其危险,她们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脊柱畸形加重,原来一年2-3度的变化,会变成一年20-30度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重恶化,由此还会带来的心肺功能、胃肠功能的并发症,并大大增加手术难度。

2个多月前,杨军林为敏敏实施头颅骨盆牵引,乐观的敏敏戏称自己像个“天线宝宝”。主治医生杨靖凡医生说:“头颅骨盆牵引主要是为了略微拉伸调整扭曲变形的脊柱,为手术取得更好的效果创造条件。”

9月13日,在麻醉科的支持下,杨军林为敏敏实施了“椎弓根螺钉+胸廓成型+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手术历时?小时,顺利地完成了。

3天以后,敏敏佩戴好量身定制的高分子热塑支具下地行走了,脊柱侧弯角度从胸弯cobb角105°,腰弯cobb角60°基本恢复到正常体 态。身体站正了,去掉支架的小敏又长高了,她高兴地说:“我比妈妈高了。”敏敏身体的巨大改变也抵消了不少背部的术后不适。

生长发育期间原因不清的脊柱侧凸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根据发病年龄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三种类型:婴儿型(0~3岁);少儿型(3~10岁);青少年型(10岁后)。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对较常见,10~16岁年龄组的青少年有2%~4%的发病率,多数侧弯的度数较小。绝大多数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在一定情况,AIS侧弯的进展常伴有肺功能下降和后背痛。胸弯如果大于100°,用力肺活量通常下降到预期值的70%~80%。肺功能下降通常继发于限制性肺疾患,如果严重脊柱侧凸损害肺功能,患者早期有可能死于肺源性心脏病

杨军林提醒家有青春期的父母,最好可以偶尔与同性别子女一起洗个澡或者观察一下洗澡后孩子的脊柱,是否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比较容易筛查的疾病,家长的细心是早期发现的关键所在。”他说。

新华医院今年起打造覆盖儿童至成人疾病预防与诊治的脊柱中心,致力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脊柱疾病的成人与儿童。这一项目还获得例如新苗等多家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可以对贫困患者予以费用的减免。

病例思考:敏敏妈妈做错了哪几步?

1. 这类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隐匿,但是初次发现已经65度,建议家长定期和孩子一起做“泡澡”或“体检”互动,及时在发病早期发现,作出相应诊断。

2. 当确诊是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后,没有按照医嘱,严格定期随访,增加了后期手术的难度,也减少了后期能够保留的可活动的功能椎体节段。

3. 遇到超过40度的脊柱侧弯,家长及医生应该予以及时处理及密切随访,脊柱矫形支具无法控制的病情发展,需要积极地手术干预,而不是等着某个时间点去再去做挽救性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

相关链接:

特发性脊柱侧凸按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为:

①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

②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

③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

④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

⑤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

⑥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