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之一的河鲀鱼(俗称河豚鱼),肉质鲜美却含有剧毒,让“老饕客”们又爱又恨,以往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随着人工饲养无毒河豚鱼技术的成熟和河豚鱼“禁食令”的松动,崇明首个河豚鱼鱼源基地挂牌在望,目前崇明也已10多家在有关部门备案过、能安全烹饪河豚鱼的餐厅,人们再也不用“拼死吃河豚”了。
▲河豚鱼苗。吴仲亨 摄
在崇明向化镇,有一处专门养殖河豚鱼的合作社(上海丽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这里土质洁净、水体优良,养育有近20万尾河豚鱼,品种为“暗纹东方豚”。
合作社负责人顾健培从事河豚鱼养殖近20年,对河豚鱼的习性非常了解。他说:“我们这里的河豚鱼吃的人工饲料,是处理过的鱼粉,没有任何毒素,很环保。所以鱼吃了以后没有毒素积累。”目前,作为崇明本地唯一的河豚鱼养殖合作社,丽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申报相关材料,有望在近期成为农业部备案的鱼源基地,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河豚鱼销售。
▲张峰 摄
河豚鱼肉质鲜美,但河豚又因毒素极强,古来就有“拼死吃河豚”一说。1990年,当时的卫生部发布了《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虽然野生河豚有剧毒,但河豚毒素并不是由河豚自我产生,经证实,只要人工养殖过程中对饲料严格把控,就可避免河豚毒素产生。
自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豚和养殖暗纹东方豚加工经营的通知》以后,河豚终于可以有条件“合法化”了。据了解,由于上海地区河豚鱼解禁相对较晚,合作社的河豚鱼以前主要销往江苏等地。
今年崇明有条件地准许部分餐饮单位从事河豚鱼经营。不过根据国家规定,相关部门将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崇明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允许经营的河豚鱼仅限于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而且鱼源必须来自目前已经农业部认定的16家养殖基地和5个屠宰加工场所。“餐饮服务单位从事河豚鱼经营应满足严格条件,除了营业执照、许可证、关键岗位操作人员证等外,鱼源必须可追溯、加工过程必须‘明厨亮灶’、还要有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河豚鱼相关信息的登记人员也必须持许可证上岗,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任何未经许可的河豚鱼品种和野生河豚鱼制品依旧在禁止范围内。”目前,全区已有10余家餐饮单位到市场监管局进行了相关信息备案。
崇明明珠湖生态服务中心是全区首批有条件经营河豚鱼餐饮的单位之一,自从开始提供河豚鱼餐饮以来已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许多市民不惜开上一两个小时车,就为了从市区赶去吃一口鲜美的河豚鱼。“所有参与河豚鱼烹饪的厨师都要经过专门培训,并且每一种烹饪技术都要备案,这里的河豚鱼鱼源也是安全的,市民完全不用担心。”崇明明珠湖生态服务中心副厨师长说。
崇明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除了设置各类严格的准入条件外,崇明并未对经营河豚鱼的餐饮企业数量做限制,今后可能有更多餐饮企业有经营河豚鱼的资格。“这些单位也将成为我们的重点监管单位,我们会加强河豚鱼来源、加工过程的监管,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安全。”
信息来源:上海观察、崇明区新闻传媒中心、崇明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