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负责讲述和表演的艺术家表现,无疑最为吸睛。比如亮相首期节目并诠释《月亮和六便士》的赵立新,就被观众大赞台词一气呵成,情感充沛。
在接受周到记者的采访时,赵立新透露了此次影视化表演幕后的故事。
问:之前读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吗?印象如何?
赵立新:这本书我是2002年读过,非常喜欢,觉得很高级
问:为什么会选择《月亮和六便士》和《三体》这两本书?
赵立新:选择《三体》和选择《月亮和六便士》本质上没太大区别就是都是好书。好,听起来抽象其实也很具体。有时候,你很难去很详细的去描述一本书如何好,你只有去读。《三体》它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离开这个星球以外的世界。这是每一个地球上的人类都会有的好奇心。
问:表演的过程中是否担心自己的演绎无法让原著读者认同?
赵立新:演出书中的人物,就像话剧也好,别的文学作品好,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本来大家就远近观山各不同,就不必担心你就把你心底的认识和全部的这种真诚与情感投注出来就可以了。因为他是我的理解和演绎,所以就是正所谓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一个哈姆雷特一样。忠于原著的读者也有各色人等,他也是五颜六色的。没关系,大家只要喜欢,不喜欢也没关系。
问:此前关正文导演曾说《一本好书》特点在于忠实于原著,就您所熟悉的《月亮和六便士》而言,您觉得这一点体现在哪里?
赵立新:关导演他们在设置《月亮和六便士》这个本书的导读的内容的时候,我认为说最可爱的就是保留了毛姆他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这种客观性,没有加入那么多创作的主观意识。和对于整个这部书里提到的人物,尤其是斯特里兰德的这种判别,这种想用尺子去衡量的,这样的一种主观的东西。所以他的客观性就是就是原著所具有的。当然它里面有作者提炼出自己的这种这种认知和对于特兰德的这种态度。
问:《三体》是特别难演绎的, 至今电影都没有拍出来,您在节目中如何呈现?
赵立新:《三体》电影很难拍确实,花了那么多的钱,万众瞩目。《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文化节目,我们就像一个导读一样,没那么大的压力,只是介绍一下,所以心理上没有那么沉重,《三体》又是那么一个好玩的东西。当然我们做的没有那么全面,(从节目体量说)也很正常。
问:能否剧透一下《三体》的精彩之处?
赵立新:《三体》,说实话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准则——拿到本子,我没有看。我不想看的原因,我希望他留给我一个巨大的神秘,到最后揭出惊喜。我也希望你到时候才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这样才能更符合一个科幻来的东西的气质。
所以说,在现场我演绎的过程中,我是和观众一样一点一滴进入的,我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有些词是去背了,但它是段落性和像碎片似的,并不是串联起来的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别刺激,因为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三体》应该最精彩的吧!我们非常平等地同一时间经历了一次巨大的体验。是全新的!
问:从准备到现场演绎经历了多长时间,具体是怎么准备的?
赵立新:我们确实没有多少时间排练,因为在忙于别的工作。但是同时又给了一特别大的一种新鲜感,就是你不知道对手会具体怎么演绎,他的即兴感很强也很真实。像《三体》最后其实是在我和关正文导演之间的这种探讨中逐渐产生的。我在演绎过程中发现了越来越奇妙的一种感觉,是我在表演的过程中才体会到的。
问:参加《一本好书》最大的挑战在哪里?想要通过节目传递给观众一些怎样的讯息?
赵立新:我没觉得《一本好书》对我有什么挑战,而我只是觉得她是那么的新鲜,让我好奇。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他很难去传递给观众或者读者同样的感受。只有一个目的,大家通过一本好书对阅读重新产生兴趣能去多读书,这就功德圆满了。这档节目,我一直实际上跟《见字如面》的感受是一样的,就是他需要一些时间。他像涓涓细流一样,他慢慢流过,每个人的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他会得到大众的承认的。
问:演一本书和平常舞台表演会有不同吗?
赵立新:演绎一本书和通常的舞台表演有相同又有区别,这个形式是关正文导演的独创,和我一拍即合,但是他基本上没有跟对手演员的排练时间,所以更多是即兴的。是对演员的极大极大的挑战。在《一本好书》的舞台上,我认为就像一个大的游泳池。我一个人在里边儿,随便儿游,各种泳姿都可以展示。但是影视的话是一个小水坑,或者是一个小池子,我只能在那儿,很有限的摆一摆pose。
问:您希望网友更关注您的表演,还是更关注您所演绎的名著?
赵立新:希望他既关注我的表演也关注名著,因为我们都付出了。想推荐出来演绎出来的书太多了,好书真的太多了,但是也有特别适合在这样的一种形式当中去表达的作品。比方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包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都很精彩《无礼的掌礼官上野介》。还有特别多,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都很有展现和表达的余地,在这种形式下去表达。
问:很多观众有这样一个疑惑,到底是先看书,再看《一本好书》?
赵立新:先看书,还是先看一本好书,没有特别标准的顺序。你爱怎么看怎么看。就像我先健身,还是先游泳,选一个就行了。要是觉得舒服,两个都选,把它们安排开。
问:还会参加第二季么?
赵立新:如果有第二季的话。我其实跟关正文导演私下有约,只要有好玩儿的东西,他都会叫我来玩儿。我很乐意参加。
问:有没有那么一本书,是您看了又看对您的演艺和人生影响颇大的?2018年,您看过的特别喜欢的书有什么?
赵立新:对经常看书的人,会有自己的喜好。其实就像经常喝酒的人,甚至吃小吃的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的品牌。作为出版社来说有几个出版社,我是比较信任他们的。你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些出版社还是非常的有信誉,有自己的审美高度和自己的水准,他们出的书不会太让人难堪和失望。
2018年看了很多好书啊,在这里不一一而论。确实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双雪涛的书《飞行家》,《平原上的摩西》都非常非常棒!我觉得他作为一个银行职员,然后就突发奇想了,抑制不住他的小说才华和讲故事的才华,成为了短篇小说当中的佼佼者,真的是为他高兴。跟他本人见面聊天儿,也都是很有趣的一个人。他的语言已经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非常有意思,值得看。另外蕾拉·斯利玛尼的《温柔之歌》,也很帅。我在鼓楼西的朗读会上推荐过。也很棒啊,接下来就是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了。
问:阅读是怎么影响您对表演的思考的?
赵立新:关于表演来说,我们少说两句吧。就说,表演,他不是演“事”,它实际上是演“人”,演,人的命运。你说一个人去演另外一个人的命运,这事儿本来有点儿扯。就是你生活经历再丰富,你还是有很大的缺失。那么,剩下的空间就是要你去去思考来填补,这种思考是需要营养源头的。这样营养源头,光凭自己的人生经历,可能不足够。要大量的去阅读,去跟这些高人交朋友,去听他们对于生活的这种思考和感受,从他们那儿得取营养来丰富你自己要去补充的东西,这点很重要。所以演到最后大家就要拼很多感知性的东西,这是需要书籍来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