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新教材配套教辅少、学生笔记多?老师说:没那么大影响!


作者:李星言
编辑:李星言
时间:2018-10-18 15:17

今年秋季开学,上海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启用了全国统编本教材,不少家长发现其中有几篇课文小学阶段就曾学过,而且市面上的相应教辅材料很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语文学习?,对此,不少语文老师们表示,教辅资源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孩子校内语文学习程度的高低,家长无需太过担心。


记者看到,今年读六年级的上海初中生们用的是全国统编本教材六年级语文课本,共分6个单元、22篇课文。每个单元由阅读”“写作”“语文园地等三部分组成。此外,全书还设有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遨游汉字王国,以及名著导读等。



大概是这套教材太新,能买到的配套教辅书很少,只能靠上课时多做笔记了,一位预初一家长告诉记者,相比于原先沪教版、人教版的大量教辅资源,这套首次使用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源并不多。


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分社编辑徐平透露,这本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教辅资料确实比较少,一般暑假相应的教辅书就会上架了,但这套教材由于是最新的,所以全社各个部门联合加班,在国庆长假前终于赶出了语文同步练习《第一作业》和《一课一练》,其他上海学生熟悉的《期终冲刺百分百》等教辅书暂时还没来得及出这套教材的配套本,而市场上针对这套教材的其他教辅书也确实比较少。


不少语文老师也透露,相应的教学资源也不多。


老师手上也就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即俗称的教参,还有一本师生共用的练习册,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其他年级的语文教材标配的教学资源也就这些,但多年来积累的优秀案例、成熟的课程教案等教研资源很多,而且网上相应的资料也很多,即便是新老师,教起来也比较游刃有余;而这次换教材后,大多数课文都是全新的,需要全部重新开始备课,而且能参考的资料比较少,网上就算可以找到部分课文的资料,也是小学的教参资源,和初中的课程要求不一样,所以老师需要补充大量资料,学生上课时需要记录的内容也比较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会影响到孩子的语文学习,从市里到区里都开展了教研活动,暑假开始老师们也已经在积极备课了,所以其实就是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比以往大一些,但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影响,一位语文老师表示。


风华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以新老师表示,教辅书种类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孩子校内语文学习程度的高低,哪怕是教参也不能完全照搬,更何况教辅书毕竟只是辅助参考作用,最重要还是要把教材吃透。换了教材后,语文老师们都已在第一时间认真研读文本,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准备相应的材料,把新的教材用好,所以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教材上有5篇课文是小学里教过的,刚拿到书的时候我们班上同学都说,这几课是不是可以直接略过了,不过实际上的时候发现不是这样,西南位育中学预初一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重复的课文老师讲得也很详细,而且比小学时讲得更深入,相应的阅读理解要求也比较高,还有挺多的课外古文练习,比如《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篇都是小学里就学过的,但现在初中的语文课会更关注诗人的写作背景,要求学生体会意境,所以绝对不是一开始我们想象中的原封不动重学一遍。


风华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以新老师介绍,相比于全国其他省市常见的六三学制,上海采用的是五四学制,也就是说,同为六年级的年龄,在其他省市属于小学阶段,但在上海则属于初中阶段。新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月光曲》等5篇课文,确实是沪教版小学阶段曾经学习过的,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要求不一样。


比如《月光曲》在沪教版里是小学五年级的课文,小学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文叙述顺序,在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内心情感;而预初一的新教材里也有这篇课文,内容是一样的,但初中的阅读理解学习目标更高,梳理贝多芬创作过程中思想情感的变化,理解他的情感出发点,要让孩子理解根本问题——作者要表达什么,并且是如何来表达的,这其实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相关联的,从六年级起,语文学科学习中就非常重视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提升,所以即便是同一篇课文,教法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据悉,也正因此,市教委教研室特意在开学第二周时,就在风华初级中学举行了“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初衔接教研活动”,分别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六年级举行了《月光曲》的同课异构教学,语文老师们一起进行教研。



王以新透露,“学生们一开始以为重复的课文不用认真对待;但上课之后,明显感受到初中和小学的教法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不少学生都说,初中的语文让自己思考问题更深入、研究的角度更多样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