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老建筑“爱庐”听“上海故事”,感受海派美学!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成立首秀


作者:杨婷婷
编辑:杨婷婷
时间:2018-10-20 14:19

漫步在上海海派文化之源的徐汇,你最常走的是哪条路?你仔细阅读过哪些建筑?

10月19日,由徐汇区文化局主办的“ 徐汇文化惠民季之建筑可阅读体验活动” ,在上海东平路9号的百年老建筑“爱庐”里举办了第一场活动。

■东平路“爱庐”

“爱庐”是蒋介石宋美龄在上海的住宅,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据考证,东平路9号住宅始建于1916年,屋顶上的菱形状瓦片上海地区难得一见。其住宅最早的业主是英国人康福特。后来,宋子文通过普益地产公司的介绍,从英国人康福特手中购入住宅,送给妹妹作为结婚礼物。为了让这幢房子符合妹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需要,宋子文委托了普益地产公司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和扩建。蒋宋夫妇十分喜爱这所住宅,蒋介石题词“爱庐”。

此次活动也是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成立的首秀,以徐汇衡复建筑和音乐为载体,讲述上海建筑里的深情故事。

她的海派二胡

老上海人大都对这档节目不会陌生——《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

早在1985年,上海电视台推出了一档以家庭为单位的歌唱大赛 《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创下了当时的收视神话。

■巫谢慧和巫慧敏比赛时的照片

巫谢慧和巫慧敏作为第一届冠军家庭的姐妹花也成为了上海人人皆知的“小明星”,并在之后相继赴日本学习深造,走向了世界音乐舞台。

30多年后,声音重现!巫谢慧来到了“爱庐”为大家献上了一场二胡演奏音乐会。

“和平饭店传出的爵士乐,黄浦江上轮船的汽笛,南京路上的嘈杂……我在日本二十多年,故乡上海的夜晚,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巫谢慧说,旅日期间,她尝试将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创新融合,创作了一系列海派二胡演奏乐曲。

此次,她与她的乐队演绎了《Back to……》《上海红》、《衡山霓虹》、《夜来香》、《上海小夜曲》等曲目。

他们眼中的“海派生活美学”

欣赏音乐之余,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创始人王臻、老房子俱乐部创始人吴飞鹏,以及设计师陆坤也进行了一场对话。

作为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创始人,王臻与王璐这对兄妹同样也是创业者。

12年前,他们来到徐汇区东平路7号,创立了钲艺廊。以“中国风上海味”作为品牌标签的钲艺廊,是上海本地最早开始复合式经营的设计生活店铺之一。

如今,这对兄妹联合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发起了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希望联合志趣相投、情怀相通的人们,共同打造海派文化空间及内容,将海派人文精神及生活美学以创新形式呈现给社区大众。

出生于上海的吴飞鹏,是上海老房子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长期关注上海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发展及探索,尤其是对上海老房子有较深入的研究。

他曾用了3年的时间徒步这座城市,用脚步丈量绘制了《上海老房子地图》,并出版了《漫步上海老房子》、《赉安传》等一系列作品。

在他看来,建筑是需要阅读的不仅是它的设计与外型,更多是发生在老房子里被历史浸润过的数不尽的故事……

作为上海本土时装设计师,陆坤热爱时尚更热爱上海,他潜心于海派服饰的设计并打造出独具一格的“海派新奇袍”服饰的概念系列。他希望,继续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分享时装的新思维、新创意和新设计。

艺术、建筑、时尚……生活在上海,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分享了他们眼中的“海派生活”,未来,更希望不断满足市民对海派生活美学体验的需求。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