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作者:毛奕云
编辑:毛奕云
时间:2018-10-24 19:31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在《如懿传》中,帝后两人从相识到相离始终难忘《墙头马上》。这是他们的“定情信物”,也是历经千年依旧生机勃勃的“爱情寓言”。

■《如懿传》

回顾这部与《西厢记》齐名的元代杂剧,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是一部嵌在才子佳人套子里的“大女主戏”,女主李千金比如懿敢作敢为得多,敢夜约,敢私奔,敢不要名分只要爱情,敢遁入空门六亲不认。如果你看《如懿传》丧气满满,不妨看这部戏舒展一下身心。

■俞振飞、言慧珠版《墙头马上》

最近,这部被不同年代的人以不同形式演绎的经典又被搬上了舞台。创新京剧《墙头马上续情缘》由上海戏剧学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出品,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共同排演,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献演,并在上海各大高校巡演中亮相,令人顿生耳目一新之感。

“编剧”最早是白居易,“元曲四大家”白朴将其改为了喜剧

《墙头马上续情缘》的故事不能不好看,因为历代的“编剧”阵容实在太强大!

初代“编剧”可以说是白居易,他写了一首广为流传的中长篇叙事诗《井底引银瓶》,编织了公公为难媳妇的情节——“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本意是“止淫奔也”。

■《墙头马上续情缘》之青丝汲水

后来改编者众,但足以化作经典流传于世的是“元曲四大家”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这位生活在朝代变换时期的大才子,大半辈子浪迹天涯,对女主李千金敢爱敢恨、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行为内心是赞赏的,因此安排了裴少俊中进士后接回李千金的桥段,完成了一个符合古典文学审美传统的“大团圆”故事。

■《墙头马上续情缘》之大团圆

剧中这段话堪称作者的心声:“从来女大不中留,马上墙头亦好逑。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虽然“女大不中留”这种理念在今天看来已然落伍,但这种开明的、支持婚姻自由的态度有其穿越时空的进步意义。

■《墙头马上续情缘》之墙头马上

更令现代观众“扎心”的是,这部戏的女主与众多才子佳人戏中为情痴迷的女子不一样,行事泼辣,思维也不受拘束,开场向乳娘诉哀情“你道父母年高老迈,哪里有女孩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被男主他爸、裴尚书发现后据理力争:“这姻缘也是天赐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怎么样呢?我们是“天地为婚证,明月主婚姻”。

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戏的改编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到了近代,俞振飞是大名鼎鼎的昆剧表演艺术家,言慧珠则是京昆女演员、梅兰芳的弟子,有“京剧皇后”之名,两人的婚姻诞生了昆剧舞台上的“生旦绝配”。两人合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昆剧《墙头马上》,并在1963年录制了电影版。

■俞振飞、言慧珠版《墙头马上》 图片来源:网络

可惜,这段婚姻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言慧珠因脾气不好、作风泼辣,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更为严厉的批斗,相约俞振飞自杀不成,最终用一丈白绫“自挂东南枝”,让戏迷为之感慨“戏里戏外,两样辜负。”

■言慧珠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么说,把《墙头马上》改成大团圆是不是画蛇添足呢?未必如此,因为不一样的结局代表了不一样的愿望。上海戏剧学院的童航老师告诉周到君:“这一版京剧最开始演的是悲剧,但遭到了观众的强烈不满,后来就改成了喜剧。”

现实充满了无奈,不妨在戏中放真爱一条生路。

在继承中创新,用“追光灯”打出心理戏

在这一版全新的创新京剧《墙头马上续情缘》中,我们还能以现代的审美习惯,更为入戏地感受人物之所想。

■《墙头马上续情缘》中,丫鬟梅娘和乳娘为出奔的李千金祈祷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频繁运用的“追光灯”。人物独白时刻是追光灯追着打的好时机,万籁俱寂,唯余一人,此时展现出来的戏剧性犹如在看一场戏剧。用红衣女子的舞蹈表现李千金怀孕生子的七年,这种象征手法也颇为西化。

■《墙头马上续情缘》之怀孕生子

还有文白混搭的“间离效果”,传统戏曲中的“抓梗”。乳娘是全剧非常有人气的角色,说的台词非常大白话甚至“魔性”,时时提醒你正在看戏:

关澳门关厦门,以防梅西偷射门。

先要闪婚又要私奔,出了前门进后门。

从高管变清洁工,年终奖没发只能到东方艺术中心(昨晚演出场地)来打工。

“京昆合演”是现在很少出现的景象,因此,《墙头马上续情缘》中一段李佩红唱京戏、张军唱昆曲的曲牌是“唱腔上的创新”。

上海戏剧学院的童航老师向周到君科普了程派艺术与昆剧的渊源:“程砚秋是程派艺术的创立者,俞振飞是昆曲大家。俞振飞原来只是一个昆曲票友,是因为程砚秋才从事专业演出的,而且就是因为和程砚秋的合作,才奠定了他职业演员的地位。”

■《墙头马上续情缘》李佩红和张军

而此次演出,两位主角的扮演者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李佩红,俞振飞的再传弟子、“昆曲王子”张军,再现了“京昆合演”的盛况,非常精彩。

■《墙头马上续情缘》谢幕

值得一提的是,《墙头马上续情缘》不仅有艺术家版,还有青年演员主演的青春版。该版本由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演员陈东炜,特邀青年教师杨淼,戏曲学院优秀毕业生胡晓瑞及在读学生李超、孙赫远、任梓诚主演,上戏戏曲学院15级、17级戏表专业的学生参演,白云明老师和王梅老师指导。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李佩红认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是非常难得的平台,并且需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真正走进大学后,必须要站在舞台上,才能成才。除了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也批下来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兴奋。

那我们就要重新改课程设置,过去排戏、演戏、彩排不算课,那我们到了大学就要算课时,到了大学就要排戏,除了公共课就是站在台上,要经常和观众见面。在他们的学生时期,就能有一种社会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不仅要在上海演,还要走出上海。

■《墙头马上续情缘》的剧照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