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11,各大商家摩拳擦掌,提前一个月就拉开了“预售”的大旗。
然而,我们又往往会经历这种循环:零点抢购支付失败、快递爆仓、不理智消费带来的退货……
如何避免买错买贵?买贵了如何退差价?不满意怎么退货?为了花钱花得更舒心,请大家在下单时注意这几点!
虽然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电商促销不得虚构原价和降价。阿里也规定参加双11的商品,销售价格必须是9月15日-11月10日期间天猫或天猫国际的最低成交价让利至少10%。
但是,现在电商却多的是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让你产生明明只便宜了几块钱,却像是“捡到皮夹子”的错觉。
比如说“打包销售”,双11活动不卖单件,只卖两件、三件甚至套装,让你在计算差价上产生偏差。建议通过“什么值得买”查询商品的历史优惠,在比较单价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再比如说化妆品类目的“赠送小样”,所谓的“买1送4”,前者指的是正装,后者指的是小样,小样和正装还有可能不是同一种产品。
还有,别被页面上的“到手价”欺骗。有的店家会把跨店满减的“满400元减50”算在折扣里面,但这并不是单品的折扣。
如下图,“满减津贴”并非商品单独的折扣,“限时抢”也是零点第一批抢购才能享受的,实际到手价应是599元↓
各大购物平台在双11期间基本上都推出了保价服务,保证你在双11前购物,不会比双11当天更贵。这对深受抢购之苦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具体说来,淘宝和天猫提供的是价格保障类消费保险“保价险”,绝大多数由商家投保,赠送给消费者。价格保护覆盖15天。
京东推出的则是“价格保护”。在京东购买标注“京东自营”商品时,商品如出现降价情况,在价保规则范围内将赠送与差额部分等值的款项、或京券、京豆。家用电器价保30天,IT数码、通讯、日用百货类商品价保7天。
需要注意的是,保价理赔服务都需要主动申请!淘宝的操作方式是点击“我的淘宝”-“查看全部订单”-特定商品右侧的“查看详情”-填写“降价订单编号”-“提交申请”。
京东则是在App中点击“我的”-“客户服务”-“价格保护”-“价格保护申请”。如果没有申请成功,可以将降价的产品放入购物车后下单,将订单号(不用付款)提供给客服。
当然,跨平台是不能保价的,就连苏宁线下和线上都不算一家,建议购买前务必做好比价工作。
通过用“定金”取代“订金”,天猫规定因买家自身原因未能如期支付尾款,或者支付尾款后退货,都是不退定金的。
亦有网友表示,由于淘宝规定双11当天不能退货,必须等到11月12日重新开启,你可以在11月11日深夜支付尾款,在11月12日0点申请退货,在商家发货前退货,从而挽回定金的损失——这造成11月12日的淘宝可能比前一天更拥挤。
针对这种“怕买错”的心理,戴森在今年推出了“0.01元天猫11.11戴森权益”。只要你先花1分钱,就可以获得定金可退特权、免单机会、48小时发货保证。
但这种“约定俗成的霸王条款”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根据《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章第九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自行解释商品完好、增加限退条件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实施后,你以为所有网购商品就都能在7天内退货了吗?
不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法规,消费者定做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这4种商品不能无理由退货。
其次,部分电商平台会对退货树立限制条件,比如外观损坏不支持退货,手机有问题须到品牌线下门店检测,虽然能投诉但成功之后亦是身心俱疲。
怎么办?快递到了请一定开箱验货,不让验货就拒收!优先选择售后服务良好的自营商品!
周到君仔细研究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政策,发现京东自营和天猫在退货上都更痛快。
京东的自营商品大多支持“京东放心购”,提供免举证、免运费退换货服务。也就是说,在15天内出现性能故障,京东提供原厂授权的检测服务,上门取退还件免收快递费。
天猫参加双11的商品基本上都支持运费险,如买家在“确认收货”前发生退货,按照保险公司理赔标准给予赔付。
今年的双11,你开始买买买了吗?买的比去年多还是少?
如今的双11打折力度不比从前,但还是有一些值得淘的好东西,在接下来的日子“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