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公园——这个名字对于许多虹口居民来说,那就是“童年记忆”的代名词。那个年代好玩的地方大多需要门票,免费开放的昆山公园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大本营。儿时的滑滑梯、荡秋千是不少人最爱逗留的地方,小学放学的时候,约上同班同学一起去昆山公园,兵分两队玩游戏,拿着用纸做成手枪互相追逐,不要太开心哦……
今天,周到君从虹口区获悉,近日,历时近5个月的昆山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升级”版百年昆山公园重新对外开放,整体呈现古树主题区、历史主题区两大特色区域。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将在这里得到延续。
位于昆山花园路13号的昆山公园,始建于1895年,初名叫“虹口公园”,1898年建成开放,是虹口极具历史底蕴的公园之一,1934年改名昆山公园并沿用至今。据介绍,二期扩建范围西至百官街,东至乍浦路,北至昆山路,南至塘沽路。
昆山公园周边历史建筑聚集,其西侧的昆山花园路沿街为毗连式公寓,作家丁玲曾居住于此,其东侧的景林庐则是一幢典型的近代外廊式建筑,略具英国安妮女王时期的建筑风格。昆山公园周边的历史风貌充满着“英式范儿”。
虹口居民柯先生还记得,老早的时候,昆山公园里有个英国式的沙滤水,这个设施透出的英式风格让他记忆深刻。如今,公园也没有遗忘它以往的风格,依然透着浓浓的英式风情。
周到君了解到,虹口区绿化市容局充分挖掘公园与周边历史建筑的关系,秉承“见证历史的演变过程,留下历史的印记,打造英式温馨花园”理念,在历史风貌街区内打造出一座温馨、优雅的英式公园,传承历史和文脉,并满足市民日常休闲、游览、文化娱乐等需求。
为尽可能还原百年前的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拆除了周边的饭店、浴场以及海南中学的旧教学楼,将公园面积从之前的3024平方米扩大到5339平方米。公园在不改变一期范围内的布局及原有大乔木植被的基础上,增加以观花的藤本植物结合花廊、雕塑形成的景观小品,地面铺装的透水砖材料和廊架也尽可能采用英式风格。整个二期改扩建工程还拆除了原有的围墙,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据悉,施工改造前,整个扩建范围内基本无绿地,几乎都是建筑和硬质地坪,但却生长着一株极富价值的百年古树——皂荚。周到君了解到,公园以古树为主体恢复了周边绿化。同时,在百年古树和公园正门的英式花镜之间,设置了“最佳拍照取景点”,满足市民游客的拍照需求。
据虹口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二期改扩建工程还拆除了围墙、门卫房、大门等外围设施,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为确保今后前来游憩的市民游客人身安全,区绿化市容局不仅在公园内增加了监控设备,而且配备专职安保人员24小时不定时巡逻。
小百科
皂荚(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豆科,落叶乔木,又名皂角。其荚果带状,弯曲作新月形,通常称猪牙皂。皂荚的木材坚硬,为家具等用材;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荚、子、刺均入药。
皂荚古树目前在上海数量稀少,仅存10株,昆山公园的皂荚是其中最为“年长”的一株,树龄150余年。她伴着昆山公园百年的沧桑巨变,仍屹立盎然,绿色的生命力饱含历史韵味,更见证着岁月雕琢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