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好就涨价了呗,你看那么多人排队!”
“一直自带杯子,买菜路上买一杯,买好边喝咖啡边买菜。”
“用自带杯健康,天天喝星巴克的纸杯子当心里面石蜡积累!”
11月6日起,星巴克中国对部分饮品的价格小幅上调。大杯(Grande杯型)美式咖啡从27元上调至28元,中杯(Tall杯型)拿铁咖啡从过去28元变成了29元,最高涨幅达3元。
星巴克回应称,此次价格调整与上一次隔了两年半,是其在对租金、物流、门店设施、人力、产品研发和顾客体验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评估和综合考量后制定的。
“真的有人自带杯子去星巴克吗?”的疑问再次火热起来。
针对此次星巴克提价,不同的消费者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刚才结账的时候发现常喝的摩卡涨了一元钱”,某时尚服装品牌的总监助理刘袁珂(化名)午餐过后在南京西路中信泰富广场地下一层的星巴克休息,她觉得涨价很正常,“以前麦当劳也有类似的事情,我还以为是由于地段不同,南京西路这边要贵一点,没有太在意”。
西装革履的自由职业者孙朗(化名)并不在意涨价与否,“生意好就涨价了呗,你看队伍都排到门口了”。他坐在吴江路的星巴克,一边打着“王者荣耀”一边时不时拿起马克杯往嘴里续咖啡,偶尔又打开炒股软件看看行情,“经常喝”。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张小珊(化名)也不是一位“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毕竟穷”。
本来也不经常喝的她,还不知道星巴克涨价了,追问到底是哪一款涨了,了解后哭诉“那就是星冰乐也涨价了,难受”。
“以前就有自带杯子来店里喝咖啡的顾客啊,楼上的白领就经常自带杯子”,中信泰富广场店一店员介绍称,再次涨价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影响。
“只要不是涨十元二十元还是会喝的”,刘袁珂称自己是个重度咖啡依赖者,星巴克每次推出新杯子自己也会随手带回家。“夏天带冷饮杯,冬天带热饮杯,会有环保奖金3元钱。”
还有一波顾客本来就自带保温杯。“我在机场,正好保温杯水喝完,就让人家把咖啡倒进保温杯。”“我呀经常带保温杯,环保咯!”“我经常在冬天自带保温杯去星巴克,逛街方便放车里也不怕洒。”
“我们的店面没有涨价。”
记者走访不同门店发现,不同的店面稍有不同。位于南京西路的兴业太古汇的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的价格一直比其他店面高。“价格普遍高出十几块,这次涨价我们没有任何变化”,店员回应称。
这个两层的烘焙工坊中一直人流如织,有人在挑选不同的周边产品,有人忙着拍照或自拍,有人在座位上一个人静静发呆。
“我们11月6日起就一直提醒到店的消费者,部分产品提价了”,中信泰富广场星巴克的一位店员称,当天,店铺墙上的价目表也已更换为最新版本。“所有价格都提升一元钱,我们是普通店铺,不知道其他店铺做了怎样的调整”。
“有钱就喝,没钱就不喝。我还以为涨了两百呢。”一位网友不明白为何涨价问题会掀起讨论。“我工资都随着物价涨了2次了,还不允许人家涨价?”
梁瑜(化名)以前会选择星巴克,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现在很少喝了,周边有了更多的选择,涨价与否也无所谓了”。
除了涨价,星巴克中国市场会员的权益也发生了变化。
星星的计算和累积规则有所变动。使用星巴克App 上绑定的星礼卡消费,消费40元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比用其它方式消费少10元;如果连续3个月内累积的星星达不到升级资格,这3个月里累积的星星会自动消除,而原会员计划的累积时间为一个账户年度。
不同等级会员可获得的优惠券也有变动。基础的银星会员,不再享有任何优惠券赠送活动,玉星和金星会员原有的买三赠一券和买10杯赠一杯咖啡的优惠券也没有了。
以上会员权益的变更从12月6日开始生效。总的来说,星巴克给顾客喝免费咖啡的机会变少了,星星的积累更严格了,鼓励会员购买星礼卡进行消费。“怎么涨价都会消费”,公司就在星巴克楼上的李铭(化名)说,“没有任何影响”。
其实,此次提价之前,星巴克早已在美国市场连续2次提价。2018年6月,星巴克把新鲜调制咖啡的价格上调了0.1-0.2美元。2017年9月,把新鲜调制咖啡、意式浓缩咖啡、培根高德干酪早餐三明治和饼干的价格调高了0.1-0.3美元。
8月初,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送货服务“专星送”,实施“新零售”概念,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