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这是刘雪庵1943年创作的艺术歌曲《红豆词》,美国选手亚伦·斯格伯里动情地演绎令人难忘,这是他学的第一首中文歌,优美而悲伤的音乐与歌词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美了!这首歌是我自学的,音乐和歌词里充满了哀愁。今年夏天,我在纽约的一场音乐会上唱了这首歌,观众非常喜欢。”
■美国选手亚伦·斯格伯里
11月8日-10日,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复赛和决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比赛吸引了超过6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报名。经过评委会的多轮筛选,包括美国选手亚伦·斯格伯里在内的11位选手入围决赛。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11月10日晚,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选手孙卓汉拔得头筹,获得银奖的是星海音乐学院蔡静雯、上海音乐学院刘丹娜,上海音乐学院谭城、戴宸和东北师范大学周磊则拿下了铜奖。
■冠军获得者孙卓汉
“这次比赛增加了我的舞台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我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心。还有一个渊源,我受到了《钗头凤》作曲者周易老师的鼓励,这就让我更加受到鼓舞,我想要唱好中国艺术艺术歌曲。我也想通过《玫瑰三愿》向黄自先生致敬、向经典致敬。”孙卓汉说。
比赛中,外国选手的表现让评委们也感到吃惊。廖昌永说:“我很高兴看到美国选手亚伦·斯格伯里进入决赛,他的中文吐字很清晰,唱得也很有感情。”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亚伦·斯格伯里,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还曾在《卡门》《骆驼祥子》等中外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2015年夏天,他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ISING!”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从此爱上了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我很喜欢中国艺术歌曲,我自学了拼音去读懂歌词的意思,像歌曲中有些长句,我会分乐句慢慢练,既然学习了中国歌,就要更加地靠近中文。”
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会成员包括作曲家赵季平、陆在易,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哈特穆特·霍尔,德国科尔歌剧院艺术总监莱茵哈德·林登,以及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
据悉,未来,中国艺术歌曲国际比赛将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保留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